我很喜欢日本的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让我印象深刻的那些色彩斑斓,沉沦混乱的画面,有些甚至过度的曝光画面仿佛是现实与幻想交织。不得不说中岛哲也导演对画面色彩的运用简直是直击我的心灵。
一个小女孩从小为了获得父亲的关注和关心倾尽努力。有些时候我不禁在想为什么小女孩要如此努力,但是这个问题经不起细想,因为一旦细想,悲哀就像缺堤后的洪水奔涌而来,逃不掉也躲不掉。
为什么会如此悲伤?甚至是悲绝?
因为小女孩小的时候家庭就是他的世界,她的世界里主宰者就是她的父亲。她的父亲也是她第一个认识并知晓的异性。试想她投入所有的努力想要改变这个她认为荒凉的“世界”,但父亲的冷漠与不回应,她无法改变这个她第一个认知的世界,仿佛把石头扔进大海,大海甚至连小小的涟漪也被固有的浪花拍打得无影无终,那这种绝望得是多么可怕。
不被关注的小孩会怎样,深深的绝望,这种绝望近乎濒死,因为如果从生物繁衍的角度上看不被关注的动物幼崽常常意味着死亡,越是高级的动物,哺乳期越长的动物,需要获得父母的关注就成倍的增长,因为只有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关注和爱才能让幼崽一步一步进入残酷的丛林。虽然丛林残酷,但是有了原始可活下去的关注才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可能会有人认为小孩子的记忆和感受不会那么的深刻,有些时候正是因为一张白纸,所以对疼痛和成人社会里的那些污秽更加敏感。
幼崽渴望父母的爱是本能,因为没有这种渴望,甚至约等于死亡。可是不被认可的渴望最终会成为幼崽一辈子的绝望的深渊,越想逃离就越是深陷,直到和父母一样绝望而冷漠,最后化为一抔黄土,仍然不懂何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