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是开发的前提
开发是保护的目的
让我们继续从早晨开始说起。
六点钟被闹铃叫醒,迎来一阵冷气,我们出发了。
去往九寨沟的路上有点小堵,因为交通管制的原因,司机师傅没办法将我们送到大门口,于是,我们的旅行开始了。
沿着一条欢快的小溪向前走,路上一人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馄饨汤,带来新一天的能量。
到达门口时已是八点左右了,检票口外早已排起长龙,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我着实吓了一跳。没办法,只好随着队伍慢慢挪动,看看《红楼》打发时间。好在没多久我们顺利进入了。
穿过拥挤的人群,坐上景区内的公交车,在山路上扭来扭去,蜿蜒曲折。我坐在侧面的座位上,好几次差点滑下座位去,刹都刹不住。
望向窗外,跟随着车内的视频讲解,看到密密麻麻的芦苇形成的芦苇海,放眼望去满屏都是,十分壮观;芦苇海中一条蓝色小河有一个关于色嫫女神的美丽传说,据说这条蓝绸带是色嫫女神散落的腰带,想必价格不菲吧;海底有钙华形成的各种奇特“生物”,比较形象的是卧龙海和双龙海的三条巨龙,栖息在海底,等哪日哪位神仙集齐七龙珠来召唤神龙;经过熊猫海,这么一个可爱的名字,我原以为是因为它形似熊猫,却不想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熊猫喜欢到此来喝水,另一种说是枯水季海底的钙华成白黑色,像极了熊猫的皮毛,不得不说真是新奇;路过镜海时我想起一句诗,虽然我知道它不是用来形容镜海的,诗为“潭面无风镜未磨”,镜海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四周的山水,蓝天映其中,因此有了鸟在海上飞,鱼在天中游的奇景……
我正享受着空调的凉爽,视频到位的讲解,却不想到了站,被司机师傅毫不留情“扔”下了车,随着人流开始这一天的“九寨沟赶路之旅”。
走在树荫下的木栈道上,最令人激动的是听见流水声。一个个小瀑布倾涌而下,激起一朵朵跳跃的小浪花,溅起一颗颗晶莹的水珠,伴着风,扑面而来,在炎日下带来丝丝凉爽。还有奔腾的溪流,在钙华形成的坡道上坐着过山车,欢呼着。偶尔会有一两股水流在木栈道旁呼啸而过,引来人们用手去感受它的温度,贼凉贼冰,我想,大概在其中浸泡十秒就会冻伤吧。到了大的海子,可以看见近岸的地方有鱼群,令我背起小石潭记,里面对水和鱼的描写十分映衬九寨沟的水:“潭中鱼可百许头(比百许头多多了),皆若空游无所依……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于游者相乐。”看着小鱼大鱼在水中沉沉浮浮,轻快敏捷的样子,让人禁不住驻足观察。水底还有许多沉木、树根盘踞着,更有水中森林,配上由浅至深水的颜色变化,游人们都大呼:好美!
九寨沟得以保护的如此之好,不得不归功于当地原著民的辛勤劳动,随处可见藏族同胞们忙碌的身影;还有,也来自与开篇的那两句话: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目的。讲开发与保护巧妙融合,才得以让我们见到如此奇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