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时期的辅导员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自己录制的微课堂音频,名字叫做“不要做安全感的奴隶”,主要是为毕业生就业、择业而提供的一些建议。课堂是在马路边录制的,条件简陋但见解十分精辟,我忍不住听了两遍。
一年多前,这位辅导员刚接手我们这个毕业班,在见面会上她介绍自己是一位心理咨询师,也是一名职业规划师,欢迎大家有问题找她咨询。于是,我做了一个当时看来相当冲动的决定——见面会一结束,我就冲进了她的办公室,渴望寻求就业指导。辅导内容很简单,找一张白纸,写上自己认为在择业过程中重要的因素,比如家人期望、薪资待遇、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等等,并为其配上相应的权重;接着将手头的几个offer按照所列因素进行逐项打分,最后算得总分进行比较。其实当时的结果非常明显,几个选择的分值差距十分明显,其中最低分的那个正是是“父母希望我做的”工作,而我对它始终好感不起来却又无法坚决拒绝。
正如老师讲到的,中国的学生从小就在被教育要“听话”,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很多时候,明明我们心里有一腔热情、一股冲劲,却很容易在家长看似有理的劝说下退缩。比如他们会说,公务员、事业单位多稳定啊,虽然工资可能不高,但福利待遇好啊,女孩子嘛安安稳稳地就好了!也比如,这份工作离家那么远,我们有事你都照应不到;离家近点好,吃住都在家,生活费都能省下不少钱,你们买房、买车、养孩子不都需要钱吗!又比如,这份工作是我托了好几个人才帮你弄进去的,轻轻松松不出差错,年收入十几万肯定不在话下,到时候还有某某某照顾着你,以后发展肯定好!这样的话我相信不少人都听过,部分人现在应该也正在听。是,这些工作都很好,既稳定,又有安全感,确实是一份“好”工作,但它真的适合你吗?
谈起工作,我仍然觉得一份“好”工作,是应该能够时常接受挑战、实现自身价值,并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也许在父母看来,这些太虚太空,有聊这些的空档,还不如多赚些钱。赚钱确实重要,但是如果没了激情,人不就变成了赚钱的机器了吗?人区别于其他生物之处,其中之一应该就是我们有思考能力、有追求欲望,而过分的“听话”,则会剥夺这一可贵的特点。略有夸大,但难道不是这样吗?一份“合适”的工作,能够让你主动地投入精力,定预算、核成本、做评估……看似枯燥繁琐的事,却能让你乐在其中,别人眼中的“苦差事”却是能让你乐此不疲的“美差”,这才叫“合适”。都说婚姻就像穿鞋,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那么工作又何尝不是呢?
我碰到过不少前来咨询园区办公室租赁、创业扶持等政策的人,有些正当而立之年,有些仍是在校学生,甚至有大一新生就跑来咨询创业事宜。我想,不管三十也好,十八也罢,他们的父母肯定也曾叮嘱过他们要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朝九晚五、安家立业。可是,创业的小火苗一直不肯熄灭,心底也总会有一种声音不屈地表示想尝试,这种跃跃欲试的心情最终还是占据了上风。他们的家人会没有反对过吗?我想应该不是吧!也许曾经有过唠叨,也许至今仍然反对,但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灭的激情和敢于追求的韧劲,所以此刻他们会出现在这股创新创业的潮流中。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但生活毕竟是自己过的。不要让父母的安全感束缚你的手脚,好好沟通,;用对话的方式来解决双方在观念之上的差异;更不要让“听话”来浇灭你的热情,听从自己的声音,就算失败也不会后悔。
个人公众号:香蕉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