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淬凝为尘
第一章:童年的沐垢河
座落在南阳市卧龙岗西南方大约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在方圆几十里非常有名,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个村被叫做军官村,二是这个村被称为船村。
“军官村”这个称呼很好理解,无疑就是这个村在外做军官的比较多,而且还有一个师级高官,所以影响比较大。究竟出了几个,无人统计过,估计也不会少,不然,就对不起这个称呼了吧!
至于说到“船村“哪就更有意思了,因为这个村三面被河围住,只留下一面为村的出入口(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不过其它三面都必须过河而已)。离村半里多地的东边的河稍微小点,被称做东小河,而西边南边却被一条比较有名的河像拥抱村庄似的围着村庄走,到村子的东南角与东小河交汇,然后一起南下。
通常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可见。两岸杨柳依依,野花遍地都是。夏日里独座树下,脚伸在水里,嗅着花的馨香,看着鱼儿游荡,热了下去洗洗,渴了捧几口喝喝,河水甘甜爽口,别提有多惬意了!
只所以这个村被叫做”船村”,是因为夏季无论河水在大,浪花在高也无法登上这个村的河岸,曾经有好多年河水都把上游不远的几个临村都淹了,到了这里河水总是离岸有那么一点点距离不能上岸。
据说这与一段美丽的传说有关。
相传当年,王莽追刘秀,追到这里,已是精疲力尽,头昏眼花,再难迈动一步,便一头倒在一片马齿苋上。说来奇怪,哪片马齿苋迅速疯长起来,很快就把刘秀遮盖起来。
王莽的追兵赶到后,不见了刘秀的踪影,就四处寻找。就在这时,草下的蚯蚓”吱、吱“的叫了出来,仿佛是说”这里,这里“。
追兵快步向这片草葱搜来,就在这千均一发之机,树上的喜鹊喳喳的叫了起来,仿佛是说走了,走了。于是追兵很快就又追了下去。
刘秀逃过一劫,看到自己蓬头垢面,浑身臭味难闻,于是就下到河里洗澡净身。说来惊奇,本来并不清净的河水立刻变得清澈见底,河中鱼儿触手可及。
刘秀洗澡洗衣完毕,座在岸上生火边烤衣服边烤鱼边休息。直等到衣干腹饱精神饱满了才离开。
后来刘秀当了黄帝就封了马齿苋为不死之草,封蚯蚓为见光死,封给喜鹊一条金项链,给这条河赐名为沐垢河,意为洗去身上污垢之意。封这段河水清澈见底,这段河岸永不被淹,岸上的人常有鱼吃。
所以,马齿苋是晒不死的,蚯蚓只能生活在地底,一出来见到阳光就死了。喜鹊脖子上长了一圈金灿灿的羽毛,这个村祖祖辈辈都不必抗洪救灾,不必担心河水会淹没村庄,不必派人日夜守护,放心大胆该干嘛干嘛,该睡觉睡觉。
夏季进入多雨季节,一连几天暴雨,河里就会涨大水,水性好又胆大的站在岸上,看到漂流过来的物品跳下去就捞,像什么箱子呀,猪羊呀,被子呀,什么都有。水退后如果有人来找了,从来没有人据为己有不物归原主的事情发生。
正因如此,这村名声极好,名气极大,十里八里的故娘非常乐意嫁到这村,小伙子也会因娶到这村的姑娘为幸。
当然有一种东西是不用还的,那就是像西瓜,鱼之类的,打捞上来西瓜会当即分吃掉。鱼通常是见者有份,大家都吃。少了熬一锅鱼汤大家都去喝,多了干脆你一条我一条的分了各自拿回家。甚至,捞的多了也会给没在场的人家留一份送去。那时的人们和善友好亲切,没有像现在这样功利,斤斤计较,自私自利。所以,没有人会因为是自己捞上来的而据为己有,没有人会因大了小了而争吵,大家像一个大家庭,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乐善好施,其乐融融。
我家就住在这个村子的最西边,离河最近。当年我最爱看涨大水大人们捞东西的场景。我也很是不理解鱼怎么在水中也会死?当看到那三五斤十多斤几十斤的大鱼像喝醉了酒漂漂荡荡的来到岸边让人逮时,很是惊奇。就问身边的大叔道:”叔呀,这鱼咋会这样了?”
”这鱼呀是被大水冲的晕头转向,撞到石头上或树上的。”大叔亲切的摸了摸我的头说道。
” 哦!“我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正要在问什么,那大叔却又去抓鱼了。
我很想跳下去像大人一样打捞东西,但终因年龄太小被大人呵斥,而不敢随心所欲!
雨过天晴,大水退了。大部分河滩裸露出来,河滩上那大坑小坑里却仍然有水,而且水中一定有鱼,于是人们又开始忙着逮鱼,三五一伙,二八成群,齐心协力把坑中水攉出去,待水少了就在水里来回走,把水搅混了,鱼就会露出水面透气,就有了混水摸鱼的精彩表演,看谁抓的大,抓的多。那种喜笑颜开、团结友爱的场面,现在的人们是无法享受和理解的。
为了出村方便,村里拉来几个石滚做桥蹲,再拉来石碑放上去就成了漫水桥。水大了漫桥而过,水小了就在桥下流过。虽不能彻底改变过河问题,但却也解决了冬季脱鞋冻脚之苦。
可惜,后来雨季渐少,就再也看不到涨水的景观,再后来清澈见底的河水也被上游不知什么工厂排除的污水染成了黑色,那欢快畅游的鱼也销声匿迹了!那宽阔的河滩也早已种了树木,虽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但我更怀念过去的沐垢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