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就开心!未必事事如意,依然天天开心的自我心理学》路斯·哈里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豆瓣7.6分,个人推荐8.5分
这是一本漫画式的图书,阅读体验极佳,路斯·哈里斯博士,是国际的接纳承诺疗法(ACT)培训师,还有一本畅销书《幸福的陷阱》,也在我的书单里。
情绪,不是只有快乐,还有孤独、痛苦、愤怒、难过等,你终将全部体验。
痛苦会不会伴随一生,你会不会经常性与之对抗,答案是肯定的。
对开心的期望。也就是所谓的开心陷阱。
迷思1、开心是人之常态。
迷思2、不开心是心理缺陷
迷思3、只有摒弃负面情绪,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迷思4、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恶性循环
一些问题的思索
[if !supportLists]1、[endif]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if !supportLists]2、[endif]我讨厌自己的工作
[if !supportLists]3、[endif]我很孤独
[if !supportLists]4、[endif]我的健康不太好
[if !supportLists]5、[endif]我没有什么自信
[if !supportLists]6、[endif]我很焦虑
这些都是负面想法和情绪的来源,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什么,思考过吗?大概率是逃避,放一放,人类的应答机制告诉我们有两种方式——战斗和逃跑。
战斗机制反映在:压抑,强硬地忽略或深埋起来;争辩,否认或对抗负面想法。
逃跑机制发应在:隐藏/逃避,极力避开不适的场景;转移注意力,在其他活动中尝试;掌控,强迫自己开心;自我贬低,过分苛求自己,去强行掌控负面想法;神游/自我催眠,让自己强制意识不到那些感受;药物和酒精,逃避。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
两大主要原则:正念和价值感
正念: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人们有知觉并开放。
想要达到的技巧:
[if !supportLists]1、[endif]解离,学会化解痛苦和负面的想法、自我限制的信念以及自我批评,就能避免对你的影响。
[if !supportLists]2、[endif]拓展,允许负面想法和感受在你的世界里走来走去,他们只是客人。
[if !supportLists]3、[endif]联结,不念过去,不忧将来,活在当下
价值感:指的是你内心深处的欲求。在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中,价值观决定着生命的意义、目标和方向。
感受和感官有何不同?
想法为我们提供生命的意义和生活方式的指导,我们看待生活的方式组成立大多数我们看到的故事,其中大脑也存在着虚假的编造。
ACT:最重要的并不是想法的真实性,而是这个想法对你是否有帮助。
解离,自我观察,学会在沉溺自己的想法时的感受和时间,以及影响。
情绪是由大脑中的词汇和画面,以及内在的感官和感受组成的。
情绪产生的三个阶段:
[if !supportLists]1、[endif]一个大事件或者一个想法的发生,其后大脑对这件事或想法发生认知过程。
[if !supportLists]2、[endif]进行评定级别,为适当的行为选择。
[if !supportLists]3、[endif]大脑开始编造这次事件的故事。
由此看来,大脑对负面想法和情绪的产生居功至伟。
一个人的情绪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童年经历决定的,拥有较多的负面情绪感受可能是因为——压抑。仔细想想,这具有很大的可能性,情绪的释放方式由记忆中的熟悉模式而设定,大脑的反应也具有一定的惯性,它在处理相同情绪时有着顽固的依赖性。
不要去评判自己的情绪好坏。ACT认为只是静观。大脑的判断结果我们要去审视,解离。
察觉自我:留意感官的感受,情绪因体内的物理变化而产生。你只需要留意内在的感官变化。
如何在痛苦中进行拓展:1、检视,观察身体的变化。2、呼吸,慢慢地深呼吸,感受呼吸的变化以及感官的流动,在感觉上为痛苦展开空间。3、放任,感激你大脑为你提供的情绪,不喜欢的感受要学会放手。
拓展有何技巧,与自己对话。想象,将负面的感受具化。
完美的联结,思维自我的唯一工作任务就是生成想法,有了想法就容易分心。联结就是紧紧吸附在当下的情景。有觉知能力,有能力察觉正在发生的事情,每时每刻都清醒地自知地感恩已经拥有的。
解离、拓展、联结的过程,也就是正念。
写在最后:这是我的原始笔记,只是有了开头和结尾,没有任何更改。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可以给我带来什么,微乎其微地感受就是,我又理解了我做笔记的意义在哪里,读这本书的锚点在哪里,ACT的专注点在哪里,其实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我的情绪很稳定,但是想法这个朋友总是来无影去无踪,让人无法捉摸。奥威尔说,“如果你能坚持自我的话,不管你有没有钱,你还是可以过同样的生活,你还是可以照样看着你的书,坚持你自己的想法。”然而体现在行动上却是很难的,为什么不能才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而这种思考也难以展现在行动上。
暂时的一点想法,不管负面的还是正面的想法,总是在大脑的干预下维持着一种平衡,想象中总是快乐的,为何总有烦恼出现。安娜·伦布克在《成瘾》一书中阐述,“神经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大脑中处理快乐和痛苦的区域是相同的,并且大脑会努力维持快乐和痛苦的平衡。每当这个天平向一侧倾斜时,大脑就会在另外一侧施加压力,竭力恢复平衡,神经科学家称之为“内稳态”。
仔细想来,我们的想法也是嘴硬心软的家伙,它也许正在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