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圆形的、不规则的;大的比手掌还大,又圆又粗;小的和一个樱桃一样,里面只包了两颗花生,面对着我带回来一盘奇奇怪怪的粽子,儿子笑个不停。这可能是我平生见到的最丑的粽子,正出自我和我的同伴之手。
下周就是端午了,为让我们紧张的生活有一点趣味性,工会筹划组织了包粽子的活动。刚开始,我觉得包粽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就是拿几片粽叶包点米把它包成一个棱形就行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当我把棕叶拿在手里的时候,一点也不听话,不用力包不紧,用力大就破了。折第二下的时候粽子就变形了,不是想象中的立体棱形,而是扁平的不规则性,四处还露着豁豁,填进去的糯米和红枣轻轻松松就逃跑出来了,费九牛二虎之力也达不到理想粽子的形状,尝试了多次都没有成功。大家都没学会技巧,速度慢。原定一个上午40人利用课余包400个左右,最后都只完成了二分之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事后反思,组织活动,务必要周密,没有十分把握就要慎重。不过,我依然秉持自己的风格,想永远是思考,做才是答案 ,筹划时再细致周密一些。
包粽初体验,更多的是欢声笑语。同伴们大多是第一次体验包粽子。一个个大展身手,有的包出了手枪型,有的包出了六边形,有的干脆直接一次拿起了六片粽叶,横一折竖一捆,用八根棉线,不停的缠绕缠绕,最后包出了的结结实实的棍状粽子。赢得笑声一片。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压抑。防控工作要求不能聚集,不能外出,不得开展大型的活动,加上这学期工作紧张时间短,大家都特别忙。通过包粽子,同校不同科的老师还能见个面,在体验动手乐趣的同时,比一比包的粽子,调侃一下,增进一下友谊。“小小丑粽味道香,糯米劲道大枣甜。红豆葡萄味道美,欢度情浓端午天。”包粽初体验,为回忆又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