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都说穷养儿子,富养女。
基本论调是:物质上一定要尽量的满足女儿,这样女儿长大了就不会被坏小子的一颗糖哄走。
这理论听起来貌似有理,可仔细一咂摸却是漏洞百出啊!按照这理论,那些富家女就都是优秀的,穷人家的闺女就都眼界狭小没出息了?可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啊!
再说了,有钱的毕竟是少数,像我们这样没钱富养的老百姓咋办呢?
私以为,真正的富养并不仅仅限于物质,更多的是指精神方面。平民百姓如果能做到以下几条就算是合格的富养了。
爱的富养
拥有爱的能力,才有感受幸福的可能。
我的朋友菲菲,她父母都是企业高管,月薪好几万。可是父母感情不好,一直吵吵闹闹,在她上初中的时候,父母离异了。父亲又娶了一个更年轻的,性情比她妈妈更温柔的女子。
自此菲菲就和母亲一起生活。除了抚养费,父亲每个月还会给她打一笔数目不小零花钱。按说在物质上她可一点都不匮乏,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出国旅游好几次了。
可菲菲告诉我她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幸福,觉得生活没意思。恋爱也一直不顺,没有一段感情能坚持超过一年。恋爱过程中她永远扮演那个求索无度的角色,她的作和任性让男人疲惫不堪。
菲菲告诉我,父亲的离去,让她觉得感情世间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她总是忍不住把这种不安全感投射到自己的恋情中,具体表现就是各种作各种试探。
父母离异后,如果母亲能多给她一点关怀,也许能稀释一下她的不安全感。可是母亲工作也很忙,常常加班出差,有时候她一连好多天都见不到母亲。她就一个人脖子上挂着钥匙上学放学,一个人拿着钱去饭店买饭吃饭。
她的童年和青春期没有感受到多少爱,所以她也不懂得如何在爱里付出,如何照顾一个人。
恒久的爱需要一种良性的互动。而显然菲菲缺少这种能力。
爱的富养是很重要的富养。
不管是单亲还是双亲家庭,身为父母,对孩子表达爱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陪伴: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洗澡,没钱去旅游,就一起逛逛公园。你耗费在孩子身上那些看来无用的时光,你们一起做的那些琐碎的小事恰恰是对孩子爱与被爱能力最好的教育。
精神富养
除了爱的富养,精神的富养也很重要。
我很欣赏同学芹的育儿观。芹和他老公是普通的双职工家庭。两人月薪三千,在我们这五线小城,刚能满足生活所需。他们给孩子买不起名牌的衣服,也买不起太多新颖的玩具。
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芹却舍得做最大的投入。她跟孩子说:“别的东西,咱们得有所克制。但是买书没有,只要是你想看的书,妈妈都会给你买。”
是啊,一本书能花多少钱呢?但给孩子带来的精神滋养却是不可估量的。
芹的孩子今年刚上小学三年纪,她的书已经摆满了一整个书架。
我们的城市近两年很流行书吧。书吧里不但可以看书,还可以听音乐喝咖啡,环境优雅,唯一缺点就是收费昂贵。一杯奶茶20元,对有钱人来说没什么,对芹这样的工薪家庭确实贵了。
芹就花心思把书房装点了一下,墙上贴了温馨的壁纸,网上淘了别致的原木桌椅,书桌向阳而摆。书架旁还随意放了几个舒适的坐垫。200块钱的壁挂音响往墙上一挂,流水般的音乐声就溢满了整个书房。
晚上下班回家,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孩子一起在书房读书、听音乐、看视频。虽然芹没有钱带孩子去法国一游,但是琴会和孩子一起读《巴黎圣母院》;虽然他们没机会体会留学生活,但芹可以陪孩子一起看《歌舞青春》,感受美国校园文化;虽然他们没有豪车游艇,但在文化的世界里孩子早已拥有一双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翱翔的翅膀!
女儿真感兴趣的特长班,芹也会支持。芹的女儿只学了两样特长,舞蹈和绘画,但这两样特长都是女儿自己要求的,并且她保证自己能坚持下去。
芹说,她不指望孩子以后能成名成家,她只希望能通过学特长培养孩子对美的感悟能力,同时让孩子明白坚持的意义。
节假日的时候,芹还经常带女儿去附近的福利院、养老院做一些公益活动。
我很喜欢芹的女儿。小姑娘穿着朴素整洁,言语有见识,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没有小公主的任性,却真有公主的优雅贵气。
我想这一切都得益于芹对女儿精神的富养。
人的高贵从来不在于物质的堆砌,真正的优雅来自灵魂的富足。
物质的供应要有所节制
玲把自己的女儿当公主养。从出生起,就用最好的尿不湿,让澳洲定居的亲戚邮寄本土奶粉,出国旅游对他们一家来说更是小菜一碟。暑假的时候,玲心血来潮带女儿去美国住了一个月。
玲的女儿小小年纪就对各种品牌如数家珍。她对吃喝玩乐的项目都很在行。可唯独对学习不感兴趣。她的学习成绩很差,大学是绝对考不上了。玲想好了,要给她办出国,于是找我来给她辅导英语。
可是这孩子的学习态度实在是让我头疼,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夸张的一次,她竟然和朋友在ktv唱歌,忘记来上课。
这种一对一的辅导收费是很昂贵的,如果是贫穷家庭的孩子一定会认真对待。然而对她而言,几百块的课时费可能仅仅是一张面膜钱。
有一次,小姑娘问我:“老师,你这么辛苦,还买不起大房子,读书有什么用呢?我爸爸做生意,挣钱很容易,我们家住的是三层的别墅。”
我说:“人生也不能只用有用来衡量吧!那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她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茫然的望着我说:“我还没想过这个问题。反正我觉得读书太苦了。或许,我可以接替我爸的生意……”
我不禁哑然失笑,躲过了高考的压力,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来回车接车送都嫌累的人,又怎么能胜任商海驰骋的工作强度呢?
这样的富养对孩子而言真是一场灾难。
孩子只知道享受物质,却不知道何为感恩。当一切都唾手可得,那么一切也都不值得珍惜,不值得为之奋斗!孩子生命的源动力就这样被父母源源不断的物质给熄灭了。
今天讲的三个故事并非杜撰,都是身边人的真实经历。
也许我们在富养这条路上有点跑偏了,对孩子而言,比起物质的贫穷,更可怕的应该是精神的匮乏!
有些孩子缺的可能不是富养,而是苦养!
一个人的阅历和教养仅靠物质的供给是不能解决的。对精神空虚者而言,不知节制地供给物质反而只会进一步刺激他们的贪欲,当贪欲无所遏制,人便走向歧途。
或许,真正的富养应该是:物质供给有度,最大限度地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时给孩子充足的爱和相对的自由!
奇奇,一个体验过世事苍凉却依然活得率真纯粹的已婚育少女。用敏锐的视角带你洞察人生百态。这里有:好书、好电影、好小说、走心的文,还有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