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z首先提出了论点:极端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都是不好的。
接着利用三体和乱世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作为论据,来阐述极端的不确定性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继而话题一转,转到极端的是确定行不可持续的论点上。
接下来又举例说明,明朝朱元璋的确定性规划,他让老百行编入册籍,子承父业,结果明朝末年,这个系统崩溃,册籍无法安排所有人的生记。
又拿出中国80、90年代的对比历史,说明极端的确定性导致收旧和低效。
最后,作者做出总结:极端的不确定性,是社会结构的解体和社会秩序的动乱,极端的确定性,是一厢情愿,只会带来社会的守旧和低效。
一个真正健康的社会结构,是要以确定性为基础,同时也要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政策和法规要在一定的确定性范围内变动(不要朝令夕改),确保给人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来创造和生产。而在科技发展,市场发展,资本博弈上,也要尊重不确定性带来的机会。
对于我个人来讲:
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而当前的中国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的概率都在急剧攀升。在感谢国家给我建设的良好的基础设施、医疗保健、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要抱不确定性,从认知上,从基本的人生发展规划上,认识到无法预测,无法判断是常态,可预测、可判断才是意外,在这个认知基础上,做通用能力的提升,做多种可能性的尝试,在不确定中,寻找自己的一点概率优势。
追求一成不变的人,最终会失去竞争力,失去一切与时俱进把握机会的能力,然后在任何一次巨变中,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