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面在关中地区是一道传统名吃,其制作快捷,经济实惠,味美解馋,深得人们的喜爱。
我的母亲是制作浆水及浆水面的行家里手。母亲从小在外祖母的传教熏陶下,学会了农家妇女许多拿手活。比如:纺花、织布、捏花馍、纳鞋、织毛衣等,其中,制作浆水有她的独到之处。
母亲制作浆水,选用芹菜、白萝卜、萝卜缨、黄豆芽、苦矩菜等为原料,将上述蔬菜洗净,晾干切碎,在开水里烫过以后放入干净的陶瓷盆里,然后在温水里拌入少量的面粉或苞谷面,再放入适量的酵饦子发酵,待发酵后将引子倒入盆内,再添上几碗热面汤,发酵三、五天后,制作的浆水就成啦!为了增加浆水的鲜味,有时在盆里放些洗干净的芹菜,其效果更佳。
在我小的时候,每逢端午节刚过,新麦下来,母亲常作过汤浆水旗花面。她和面时,在面粉里放少许碱面,反复揉搓,将面擀得薄如蝉翼,切成菱型,然后将浆水烧开炝入葱花,放上花椒面等佐料;提前烧半面盆开水,倒入盆中;再将下好的旗花面捞入盆中,浇上浆水和臊子,一盆香喷喷的浆水面就端上了饭桌。
在那个年代,农村主粮极缺,吃雪白的旗花面不是很经常,一周吃不到一两顿。母亲做过汤浆水面的拿手饭也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夏季天气炎热,家里人在地里劳作时往往大汗淋漓,回到家口干舌燥,疲劳之困,吃普通面条易于出汗,如果吃过汤浆水面清汤可口,也不易出汗。
据有关资料介绍:浆水有多种有益的酶,营养丰富,消署解渴,能增进食欲,为夏令佳肴。三伏天食之,不仅能解除废劳,恢复体力,而且对高血压、肠胃病和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同时,浆水也讲究干净,母亲舀浆水有专用工具,使用前先用开水烫一遍,进行消毒杀菌,否则浆水一但“白花”,即被细菌感染,就会前功尽弃,不能再食用了。
夏季是浆水食用的高峰期。每逢中午饭时,左邻右舍的大妈、婶婶、嫂子或年轻媳妇们,都不约而同地端上碗来家里舀浆水,母亲总是乐呵呵的,来者有份,让大伙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些乡亲还登门讨教做浆水的手艺,母亲也是毫不保留地、不厌其烦地、耐心传授,尽心指导,制作浆水一时在我们本巷乃至全村成了气侯……
前些年我在南方工作,主食以米饭为主,但作为从西北地区长大的后生,生活多少有些不习惯,总想吃些蒸馍、面条之类解解馋。于是经常怀念母亲的浆水面。
每当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回到那夜思梦想的家,一只脚刚跨进家门,就会迫不及待地大喊一声:“妈噢!”正在忙乎的母亲听到儿子的喊叫声,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一边眼圈闪着高兴的泪花,一边亲切地答应着:“哎!我娃回来咧!”
当我刚放下行李,屁股还没坐稳,母亲就会说:“还没吃吧?妈给你做浆水旗花面去!”母亲说:“起行饺子回家面,这是祖先传下来的规矩,也是图个吉利!”每当这时,我总会习惯性的坐到灶炉前,母亲擀面,我烧火,娘们俩一边做饭一边互诉思念之情……
母亲擀好面,在自家后院摘些新鲜椒叶、再切些西红柿,豆腐、炒几个鸡蛋,制作成有绿、红、白、黄等颜色搭配的臊子,配上淡白色的浆水,令人垂涎欲滴的浆水面就端上了饭桌。吃着色香味俱佳的浆水面,顿时忘记了旅途的劳顿,忘记了生活中的烦恼、忘记了工作的劳累,尽情地享受着亲情,尽情地体味着家的温馨,因为,这是一碗倾注着深切母爱的浆水面……
回到县城工作以后,母亲知道我爱吃浆水面,经常把制作好的浆水灌到饮料瓶里托人捎来,并在电话里叮嘱:“夏天多吃浆水面。”妻子总是笑着回答:“妈,知道咧!浆水辣子、浆水面,叫你儿子吃好!”
前几年,母亲忽患重病,永远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处理完母亲的后事,我肃穆站在母亲的浆水盆前,双目模糊,见物思亲……悄悄站在我旁的妹妹说:“哥,我把妈的浆水引子带走,继承她的手艺,以后给你送浆水!”此后也经常吃浆水,但总感觉吃不出母亲的味道,尝不到家的味道。
母亲走了,但母亲的浆水盆永远放在院落的老地方,每次回家,先不忙收拾其它,总是先将母亲的浆水盆擦得干干净净,并且盖上防蝇罩。看见浆水盆就看到了母亲,闻闻浆水盆就闻到了母亲的味道,保存浆水盆终生留个念想!
农历六月二十六是母亲的生日。这天,我推辞了一切应酬,精心准备了水果、糕点、香纸,还不忘从妹妹家舀了一瓶浆水,顶着炎炎烈日,跪在杂草丛生的母亲坟前,汗水加泪水,泪流满面,湿了衣衫,对母亲说:妈,儿子想念您了,今天看您来了,您走得太突然,没给子女留下一句话,今生再也吃不到您亲手做的浆水面了,今天特意带来一瓶浆水,您和我大口馋了就做碗浆水面吧……
作者简介:白高奇,男,安家堡村人,中共党员,大学夲科,军转干部,代表作著有《镌刻在导弹阵地的丰碑》一书,业余爱好阅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