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一样,又很不一样。一样的是 依然是这群孩子,依然是这间教室;不一样的是每个孩子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先说说我的整体感受吧,就是每个孩子都让我感觉到他们更放松自如了,更加主动地融入到我们这个小集体里了。今天的课程进行得很顺利,或许就有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因为还有一部分孩子还在整理美术活动,所以我和先到的孩子一起在教室里等待其他孩子的到来。若初进来大方地坐到了我的身边,子夫从容地选择自己想要坐的方位,昕昊坐在桌前淡定地吃着食物,我和立言在聊天;紧接着可爱和宸溪也来了,这个时候翊枨也走了过来,他故意走过头,没有直接进来,大家看见急忙喊“诶!走过头啦!”翊枨捂着嘴巴笑着又折回了,可是依然没有进门,还是故意走过头,他的这个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珂珂和翊枨进来后,我们今天的课程也开始了。
还是从连接开始,我依然说了一句:“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接受我的问好,当我走到你身边的时候你可以轻轻跟我摆手示意。”可是当我一个一个去和孩子们连接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大家都拖起双手准备好了,包括上周有点害羞的昕昊,还有上周没有和我连接的立言,不过 珂珂除外,我看见他有点害羞地冲我摆了摆手,我点头。然后是还是唱名字的环节,这一次,还是立言和翊枨不愿意唱,上一次我感受到的是些许抗拒,但这一次 是害羞。后来在最后要唱完的时候,我加了一句:“不想唱名字的两个人早上好”,这下大家都笑了,哈哈,皮一下 我也很开心🥳
接下来我带着大家玩了一个游戏——传杯子。上周立言、珂珂都表现出了对乐器的喜欢,所以这个游戏的开始,我没有直接上杯子,而是把杯子先换成了沙蛋🥚我先了解了一下孩子们对于左右手的区分情况,看看孩子是不是清晰左和右的。基本上大家都能快速清晰地区别清楚,这就好办了。介绍游戏规则的时候,我用了一个比喻:“工厂里的机器流水线上,机器在运送东西,在没有被按下暂停的时候,机器就会用同样的速度和方式不停地工作。”
大家很快就理解了,游戏正式开始。我们先统一练习了节奏和方向,用右手统一先拍左边膝盖,再拍右边膝盖,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喊节奏“左、右、左、右……”熟悉方向之后,还得熟悉动作:“左(拿)右(放)……”都熟悉以后,我们就开始实际操作了。我先拿了一个沙蛋,大家整齐地做拿和放的动作,在这个基础上,沙蛋被一个一个地添加进来,难度也越来越大,小一些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容易乱掉,不知道什么时候,眼前就堆了好几个沙蛋了,大家哈哈笑一笑,重新开始。
立言主动要求要来当引导者,我心里大喜,果断答应,几轮下来,他自己也越来越投入,节奏也把握得越来越好。
终于轮到杯子上场,游戏被推向高潮,大家“拿、放、拿、放”的口号喊得越来越响亮,依然是立言来主导,也依然会有孩子一不留神眼前就堆满了杯子,大家依然哈哈大笑一阵之后继续开始。(在这个部分,我看见了昕昊小调皮的一面,停下游戏的时候,她会用自己手上的杯子把旁边同伴的杯子打倒,然后偷笑🤭)
在这个游戏里,我看到小伙伴们之间越来越好的互动和默契,大家合作着完成这个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游戏,有同伴出错了,大家包容着,没关系,我们重新再来一次;有同伴节奏感还没有很好,没关系,我们重新把速度放慢一点,等待ta慢慢熟悉了再加快一些速度尝试。设计这些小游戏的初衷就是 想要透过活动,让我们这个小集体在这四次的相聚中收获到团队合作意识和乐趣,能够让这四次的课程在孩子心里留下值得被记住的瞬间。
今天这个游戏在我心里是进行得非常完美的,哈哈!
之后,我们用沙锤和响板复习了上周学习的音乐,孩子们都还记得,而且在轻轻哼唱,我很开心🥳 然后我们听了小音乐剧里需要的第二首音乐,孩子们立刻跟着音乐做起来动作。我邀请孩子们设想一个情境——你正在做什么?然后蚊子来了,围着你转,你会对蚊子做些什么?音乐响起,孩子们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然后表演自己的情境。小一些的孩子 宸溪、可爱、若初,珂珂,更多的是走动的状态,但是他们始终在听音乐,音乐中出现蚊子的声音,他们会立刻做拍蚊子的动作;昕昊的情境是看书,立言的情境是坐着安静地呆着,子夫的情境是漫步,然后蚊子来了追着蚊子打,翊枨有时候会走近我,把我想象成蚊子,对着我拍响板。感觉来了,每个都是小“戏精”,哈哈!
嗯……总之,今天是愉快的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