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中考失利后,沉默着收拾行李时,父亲在门槛上猛吸了一口烟:“庄稼人,哪有不认命的?就这吧。”烟头落地,溅起几点火星,旋即又黯淡了下去。父亲那沉重又无奈的目光,仿佛提前为他划定了人生轨迹,少年心头的火焰,却并未熄灭。
他最终踏进了一所烹饪技工学校的大门。第一次练习颠锅,滚烫的油星溅上手臂,留下点点红痕。老师傅却毫不留情:“怕烫,火候就永远飘着,菜永远没魂!”那严厉的鞭策,像滚烫的油星,灼人却逼着人成长。他咬牙站定灶台前,汗水沿着额角不断滴落,手臂上烫出的红印,渐渐成为他日复一日苦练颠锅、精进刀工的勋章——每一次疼痛的印记都记载着技艺的进阶。
王磊的故事并非孤例。如今餐饮行业求贤若渴,专业厨师人才缺口竟达300万之巨。那些从技校走出的少年,有人凭借扎实功底在星级酒店崭露头角,月入早早过万;有人回乡创业,用真本领经营的小馆子日日飘香,灶火映红了日子。炉火升腾处,青春以汗水熬煮前程;砧板铿锵间,人生被专注重新定义。 烹饪这一古老技艺,正为无数年轻人提供着一条通往职业尊严与生活富足的现实路径。
去年春节,王磊穿着洁白的厨师服,亲自下厨为父亲操持了一桌年夜饭。父亲抿了一口儿子调制的清汤,嘴角微颤,终于低语:“这汤……有滋味。”——这简单几个字,胜过从前所有无声的叹息。灶膛里跳跃的火焰,映亮了父亲眼中浑浊而欣慰的泪光。
技术之路绝非坦途,但炉灶间的火光已为迷途少年点亮前程。当少年们执勺如执笔,以专注在烟火人间书写自己的未来——那被火光照亮的,何止是锅里的菜肴?更是生命在平凡砧板上被重新锻造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