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封信(最好最坏的时代)

亲爱的朋友,

  祝好!今天是七月的倒数第二天,我坐在会议室的一角,另一角聚集着Tom和他的组员,讨论他们即将要拍的电影的剧本。

  狄更斯的《双城记》是这样开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我虽然从未读过他的《双城记》,但对这段话却印象深刻。我在想,我们现在的时代,碎片化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的确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互联网的发明,我们来到了互联网的时代,无论何时何地,只需连入网络,人们面对的是海量的信息,或者说是宇宙量的信息,所以说人们面前有着各样的事物,可是,这并不代表人们拥有这些事物。

  我曾经这么写道,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信息变得触手可及,看到生词不必再翻阅厚重的英汉词典,在手机软件上一查就好,家里不需要再买什么百科全书,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可以随时随地查到所需的资料,可是我们常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把信息当做了知识,把收藏当做了学习,把阅读当做了思考,把储存当做了掌握。

  我在想,互联网同时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碎片化时代,我们不再通过阅读书籍获得知识,而是去读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去读别人的读书笔记;我们不再坐在灯光俱灭的电影院里观看电影,我们在自己的家里,在自己的电脑,手机和平板上,打开多个网页,随时随地准备切换到另一个网页。

  我们开始没有耐心,我们开始需求即时回复,我们在网络社交,我们不再阅读书籍,我们追求每一个赞。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昨天继续读《死亡》,有一个问题十分有缺:存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不灭的灵魂,在每次的转世之前,上一世的记忆会被抹去,喝下孟婆汤,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吗?并不是,我并不在乎我的灵魂是否不灭,不在乎一千年之后我的灵魂仍存在这个世上,因为一千年后的那个人,不再是我。

  我在乎的,是“现在的我”能够得以存活,得以阅读更多的书,看更多的电影,并思考自身与世界。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亡与活着没有区别。如果活着的我,和死去的我,并无区别的话,那么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活着的意义,就是做死去的时候不能做的事情,比如站在阳光下,比如大笑一场,比如看一场电影读一本书,比如吃一顿美味大餐。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祝一切都好!

  七月三十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