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
母亲的小名叫丫头,并非是现在霸宠的昵称,而是因其前一个姐姐不幸早夭,祖母说起个贱名好养活的期待。提及这个名字,母亲有种淡淡的幸福感;又有着遗憾,说就因为这个名字,才注定一生像丫头一样劳心劳力,无所依也无所靠。
母亲出生于1955年,上面有两个姐姐,其中一个早夭,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外公是知识分子出身,年轻时生的风流倜傥,所以被富户出身的外婆看中,两人后来结婚、生子,第一个女儿是在他们期待中出生,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桃莹。我对姨妈的印象不是很多,只是听母亲说过,在那个年代,姨妈已经是高中毕业,戏唱的很好,年轻时候是远近闻名的才女。我印象中的姨妈一直在当地做妇女主任,表哥表姐同样很出色,容貌绝等。母亲有次淡淡地说,她比姨妈戏曲唱的更好。母亲的兄弟姐妹,除了她,都上到高中,只有我的母亲,小学都没有毕业。据她说,她仅上过两年小学,后来因为家里没人干活就辍学了。
为了响应当时国家号召,外公外婆后来下了乡,所以母亲是在乡下出生的,其出生之前,有个姐姐夭折了,母亲小时候也得了两次脑膜炎,我记得以前她还跟我吹嘘过,说就凭她的智商,要不是小时候得过脑膜炎,国家总理都当得。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很佩服母亲身上的韧性,她绝对称得上是中国的传统女性,但是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外公是文弱书生,外婆是富家小姐,姨妈是娇养千金,母亲与下面两个弟弟年纪接近,所以母亲的求学生涯是携幼带幼,简陋教室上课的同时,还得关注外面的弟弟是不是在哭闹,有没有调皮,是否拉屎拉尿,放学回去还得带弟弟去割猪草,然后回家做饭。一个7-8岁的小女孩,虽然有父有母,兄弟姐妹皆全,却每天忙的团团转。我母亲的童年应该是那个时代万千同龄人的缩影,所以母亲的回忆中并没有太多抱怨,她的讲述也没有很重的岁月感,她只是淡淡说,因为她小的时候做过太多的事情,所以她现在才不想让我们过她曾经有过的童年。她也许是羡慕过自己的姐姐的,也许是抱怨过父母的不负责,但是给讲述的时候就变成一种故事,一种简单的淡然。
因为家务的繁忙,母亲上到二年级就辍学了,14岁就开始跟大人一样赚工分。家里弟弟、妹妹、姐姐都在上学,只有她一个人作为家庭主力赚着工分。母亲的青年时代是劳累的,也有过淡淡的羞涩。母亲说她当年留着两条长长的乌黑的辫子,有次穿了一件翻领衬衣,侧着去照相馆照了一张美美的照片,寄给自己一个远方的亲戚。结果亲戚附近的男孩子看见这张照片,硬是找到母亲这里向母亲表白,我还开玩笑说,那时候的人也不含蓄呀,母亲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她拒绝了。其实母亲还有过一个从小订婚的男生,那男生也一直喜欢她,不过母亲因为不是很喜欢,硬是直接一个人上门退婚。青梅竹马呀,多么美好,就破灭了。我第一次听的时候觉得好遗憾呀,尤其是听母亲说在父亲去世后,那个叔叔还托人带过话,说还在等母亲,愿意帮忙母亲照顾我们长大,母亲还是拒绝了,我的遗憾到达顶端。
母亲20岁的时候认识了父亲,两个村子相差不远,我对父亲没有任何印象,因为在我还没满周岁的时候父亲就意外去世了。母亲回忆父亲的时候,总是带着深深的怀念,我能够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哀伤,少年夫妻,韶华正当,戛然而止,可想那种绝望。听母亲说,父亲不是那种看起来英伟不凡的人,只是笑起来很憨厚,我不知道母亲看中父亲的是什么,只知道她觉得很幸福。父亲是家中的长子,上面有两个姐姐(其中一个去世比较早),下面还有三个弟弟。父亲是个很能干的人,在那个年代已经是村里的拖拉机手,奶奶也是一个很会持家的女人,所以母亲当时一直觉得她的婆家比娘家好,那时候她要是觉得馋了,就去婆家,婆家就会给她做好吃的。父亲母亲结婚一年后,姐姐出生了,母亲是个很要强的人,她很纠结自己没生一个儿子,而这种对自己的不满在我出生的时候更甚,但是父亲从来不说什么,听母亲说,父亲很宠我跟姐姐,每天做工回来,就帮母亲洗衣做饭照顾我们。一家四口幸福的日子在1979年的冬天凌晨结束,父亲开车出去拉木材的时候,直接翻下桥,当场殒命,当年姐姐4岁,我还没满一岁。母亲后来说,感觉我有点克父亲,说我才出生的时候,父亲就病过一场,然后我快一岁的时候,父亲就真的走了。母亲这句话的时候,没有埋怨,也没有愤怒,只是玩笑式的自嘲,我有点愧疚。
父亲的后事是母亲请村里人操持的,那时候父亲跟爷爷奶奶已经分家,父亲的离世对爷爷奶奶的打击也很大,但是他们还有剩下的三个儿子,他们考虑的会更多,母亲还年轻,不可能不改嫁,如果改嫁,我跟姐姐怎么办?当时爷爷奶奶提议让母亲改嫁给我二叔,母亲没有同意,我的母亲一直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后来有人给母亲介绍了我继父,母亲见过一次,同意了。我后来问母亲为什么会同意,因为当时她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母亲说因为她想远离目前的环境,而且继父是个很温和的人,表明愿意抚养两个女儿,母亲觉得找这样的人,我跟姐姐不会被欺负。改嫁的时候,爷爷奶奶出面阻拦,要求只能带走我,不能带走姐姐,还要留下母亲跟父亲现在的房产跟1/2的粮食作为姐姐的抚养费,母亲妥协,留下了爷爷奶奶要的,并在两年后接走了姐姐。母亲后来跟我说,如果记恨爷爷奶奶当年的所作所为,她不会允许我们每年探望爷爷奶奶的,也不会后来帮忙把小叔叔弄进城的。所以我觉得当年的冲突远远不止母亲后来讲述的。
继父确实是个很温和的人,他话不多,年轻时候真的是文质彬彬。他是家中独子,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姐姐,母亲总说继父挺可怜的,说继父的父亲是厨师,却让自己的妻子被活活饿死,更可怜的是当时继父还睡在母亲的怀中。继父很小就丧母,跟着不回家的父亲及狠毒的奶奶一起生活,后来老人相继离世,继父成婚,妻子嫌弃他穷且不懂风情,在儿子6岁的时候,跟游街串户的小贩私奔。母亲改嫁给继父后,我们也从村里搬进了城里。母亲是一个很能干的人,父亲是一个很能吃苦人,几年之后,母亲就带着父亲将家里的房子由草房变为砖房。母亲开始是在当地一家工厂做女工,后来听从亲戚的建议,辞去工作,干起了走街串巷的个体户,那时我还小,记得母亲收过酒瓶、换过粮食,不知道经过那个年代的人是否还有印象,那时候经常会有一些人,拿着糖,到居住区,让小朋友拿玻璃瓶换糖,那是我们小时候最快乐的日子。我还记得小时候,是继父在家照顾我,母亲在外冲锋陷阵。母亲一直在尝试各种出路,直至我大概5岁的时候,母亲跟继父在家附近国道旁的一个大工厂边开了一个餐馆,餐馆生意很好,人流量也很大,国道边很热闹,既有从河南拉着满满笤帚沿着国道去省会贩卖的板车队,也有从全国各地拉到城市贩卖的水果、衣服、日用品等。母亲跟每个人都能谈笑风生,记忆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对现状的满足及对未来的憧憬,而非现在我们被生活驯化后的无力感,那时候遇见的人现在想想也觉得感动满满。
我12岁那年,家里的房子换成了两层小楼,我们居住的村组也变成了社区,父母的小餐馆也从城市的中间换到了北边、换到了南边,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母亲也尝试过很多其他的生意,初中的时候,家里办了小作坊,请了几个人做油炸食品然后装袋出售,母亲是唯一的销售人员,我还记得有次下很大雪,我坐在教室里,透过玻璃竟看见我的母亲在隔壁厂的居民社区里推着自行车售卖的身影,那场景时至今日,印象深刻。有人说那个年代所有的个体户都吃到了社会的红利,是一个猪都能飞起来的时代,我的父母没有赚下深厚的家底,但是他们两个一无所有的底层人民养大了我们兄妹三人,而且是无忧无虑地长大,确实很厉害。日子也就这样过着,依旧是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无怨无悔,从她身上看不见抱怨,她是所有人的依靠,但是没有一个人是她的依靠,这是母亲的悲哀,我想这也许是我母亲为什么如此怀念我父亲的原因,她这一辈子就这样劳心劳力地活着,曾经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却是那么短暂,她不抱怨,只能接受。
孩子大了,也有主见了。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家氛围很好,母亲虽强势却不强硬,继父虽老实没有主见但是胜在听话,哥哥虽与我们是异父异母,但也算是一起长大,关系还可以。但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有些问题不可避免凸显了出来。哥哥早恋了;初中的时时候厌学了,母亲找了关系想让他入伍,结果因为身高没有通过;他亲生母亲那边的人跟他联系了,然后他开始叛逆了,在我高中的某一天,他终于向母亲挥起了拳头,继父的态度也开始变得蹊跷,我们家庭的战争正式爆发。终于有一天,继父跟母亲离婚了,房子也一分为二。母亲没有太颓废,也没有抱怨,但我知道她是被伤着了,尤其是哥哥结婚那天,一墙之隔,隔壁锣鼓喧天,他私奔的生母上座,我们母女三人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有邀请,没有寒暄,只有志得意满,时间似乎什么也不是。那时看见母亲落寞的身影,我知道这个哥哥已经离我远去了。离婚后,母亲继续做着小本生意,这时姐姐已经中专毕业,我还在上高中。父亲带着哥哥、嫂子做着以前的餐饮生意,不久就倒闭了。过了不久,父亲就找到了母亲,诉说自己的悲惨,说哥哥嫂子对他不好,出门竟然连厨房都锁着。在父亲可怜兮兮、死缠乱打来过几次后,母亲心软了,继父跟我们重新生活在了一起,分给继父的房子留给了兄嫂,兄嫂结婚及生意失败的外债留给了父母。日子照旧这样过着,只是分出去了哥嫂。
后来姐姐也结婚了,我上了大学,去了外地,父母接手了一个电话亭,换了一个活法。电话亭其实还是挺累,但是赚的也不少,但是母亲很少笑了,我觉得母亲是累了。哥哥的孩子出生,母亲准备礼金及礼品;生二胎超生,罚款由母亲出。母亲总说要不是看着继父对她好,她才不会管那么多,但是要不是母亲,估计继父连个家都没有。有些隔阂有过就是有过,不是时间可以冲淡的,就像母亲与哥哥,我与继父。
07年的时候,外婆的抚养问题被推诿,母亲将外婆接到我家新买的商品房里。09年的时候,姐姐与姐夫去外地打工,外甥女开始跟着母亲继父过。12年的时候,舅母突发脑溢血,借走家里所有积蓄。14年,姐姐从外地回来,因为生活无着落,母亲将电话亭的生意让给她,带着继父回家正式开始养老生活。母亲生命中最轻松的大概也就是这几年吧,后来身体就慢慢出现问题了,年轻的时候用力太猛,一旦闲下来,身体就开始跟着有反应了,吃饭打针是家常便饭,我记得我生娃那年,母亲一年住了九次医院。久病床前无孝子,慢慢的,继父的抱怨越来越多,觉得这么多年辛苦赚的钱基本上都用于母亲吃药了,母亲什么话也没说,只是说继父的嘴越来越碎了,实在听烦了,把他吼一顿,也就算了。母亲还是觉得这个老公算不错的,平时生病住院全是继父照顾,有些抱怨很正常,继父只是担心母亲一旦真的走了,钱也用完了,我们又不管他,他就惨了。所以我跟姐姐经常跟他说,放心,我们会管他的。继父一直担心着,结果最先出问题的反而变成了继父,2020年6月继父查出癌症晚期,10个月后就离世了。继父生病期间,平常一直是母亲拖着羸弱的身体照顾继父,人都说癌症到最后是疼着离世的,但是继父是非常安详走的。继父的丧事是母亲一手操持的,哥哥没有掏出一分钱。继父周年法事做完后,哥哥说让我们以后不要去给继父上坟了,说会破坏哥哥家风水。结发三十余载,竟然无上坟祭拜的资格。
继父去世后,母亲跟我、姐姐都分别住过一段时间,但是都不是很习惯。姐姐喜欢管着她,总是絮叨她;而我家因为有两个小朋友,母亲总是觉得太闹腾。她现在一个人住在她那个两室两厅里,延续着从继父生病就开始拜的佛,每天两场法事,晚上跟闺蜜出去散散步,打打小牌,我前一段时间回去看她,状态还好。前两天给我视频,说她剪了短发,让我看看是不是年轻了,我说是。
母亲这一生,波澜无奇中夹杂着惊心动魄,但是我从没听见她抱怨过,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勇气去破灭,去重来,去爱,去被伤害。我其实觉得挺惭愧的,时至今日,我没法像其他人一样做到让母亲财务自由;因性格的缺陷,我也没法给母亲带来女儿温声细语的安慰,常孝于膝下。我在想,如果有一个母亲熟识的老人,抚摸着母亲的手,跟母亲说“丫头,你这一生辛苦了!”,母亲是否才会释放自己的感情,潸然泪下,我想,我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