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6的async和await

一、概念

async定义异步函数

自动把函数转为promise

当调用异步函数的时候,函数返回值会被resolve处理

异步函数内部可以使用await

一句话,它就是 Generator 函数的语法糖。async函数就是将 Generator 函数的星号(*)替换成async,将yield替换成await,async函数对 Generator 函数进行了改进,解决了promise中的.then链

await命令后面是一个 Promise 对象,返回该对象的结果。如果不是 Promise 对象,就直接返回对应的值

二、较于Generator 函数的优点

1.内置执行器:

Generator 函数的执行必须靠执行器,需调用next或者使用co模块才能真正执行。而async函数自带执行器,也就是说,async函数的执行,与普通函数一模一样,只要一行,它就会自动执行,输出最后结果。(async 函数的实现原理,就是将 Generator 函数和自动执行器,包装在一个函数里。)

2.更好的语义:async和await,比起星号和yield,语义更清楚了。async表示函数里有异步操作,await表示紧跟在后面的表达式需要等待结果。

3.更广的适用性:co模块约定,yield命令后面只能是 Thunk 函数或 Promise 对象,而async函数的await命令后面,可以是 Promise 对象和原始类型的值(数值、字符串和布尔值,会自动将其变为promise对象,但这时等同于同步操作)

4.返回值是 Promise:async函数的返回值是 Promise 对象,这比 Generator 函数的返回值是 Iterator 对象方便多了。你可以用then方法指定下一步的操作。

三、基本用法

1.async函数有多种使用形式:

函数声明:

async function foo() {}

函数表达式:

const foo =async function () {}

对象的方法:

let obj = {async foo() {} }obj.foo().then()

箭头函数:

const foo =async () => {}

2.async函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可以使用then方法添加回调函数。当函数执行的时候,一旦遇到await就会先返回,等到异步操作完成,再接着执行函数体内后面的语句

举个简单的例子:隔nS后输出一个值:


3.返回结果处理

async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可以使用then方法进行一些处理。假如async函数内部抛出错误,会导致返回的 Promise 对象变为reject状态。抛出的错误对象会被catch方法回调函数接收到。

需注意:async函数返回的 Promise 对象,必须等到内部所有await命令后面的 Promise 对象执行完,才会发生状态改变,除非遇到return语句或者抛出错误。

如果await后面的异步操作出错,那么等同于async函数返回的 Promise 对象被reject,后面的内容也不会继续往下走了。


为了防止出错,最好将其放在try...catch代码块中

使用注意点:

1.await命令后面的Promise对象,运行结果可能是rejected,所以最好把await命令放在try...catch代码块中

2.多个await命令后面的异步操作,如果不存在继发关系,互不依赖,最好让它们同时触发,这样就会缩短程序的执行时间。


3.await命令只能用在async函数之中,如果用在普通函数,就会报错。

4.如果想要在数组的循环中使用await,使用forEach遍历数组,这样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果,因为forEach是不会等异步执行结束,它里边的内容都是并行的,正确的方式是使用for循环遍历,for循环遍历会等异步执行结束。


四:实现原理

async 函数的实现原理,就是将 Generator 函数和自动执行器,包装在一个函数里。


这个spawn函数的实现代码如下:

补充:编程语言刚刚起步,计算机学家还在研究,编译器怎么写比较好。一个争论的焦点是”求值策略”,即函数的参数到底应该何时求值。

一种意见是”传值调用”(call by value),即在进入函数体之前,就计算x + 5的值(等于 6),再将这个值传入函数f。C 语言就采用这种策略。

另一种意见是“传名调用”(call by name),即直接将表达式x + 5传入函数体,只在用到它的时候求值。Haskell 语言采用这种策略。



五:了解babel编译async函数的过程

利用 Babel,将 Async、Await 进行转换,可以发现 Async、Await 利用了 switchcase、promise 来达到流程控制。


其实转化过程主要做了以下几步操作:

函数体分段: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转换后async 函数体内部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为 await 部分、return 部分、async 流程控制结束部分(即 case "end")


这样就可以进行流程控制,例如 case 0 执行后,可以等到合适的时机去执行 case 1。而至于这个合适的时机是什么时候呢,由await中的内容决定。

流程控制:

regenerator-runtime 这个 generator、Async 函数的运行时,它负责将 async函数进行包装,并添加一些流程控制所需的必要信息。例如 _context:

{

pre: 0, // 当前走哪个 case

next: 3, // 下一个走哪个 case

value: Promise或者其他数据格式, // 每个分段最后的 case 返回的值,后面会说到 await xxx 时,xxx 一般是一个 async 函数,会返回一个 Promise

done: false // 当前是否以及走到了 case "end",如果是需要结束流程

...

}

另外_asyncToGenerator、asyncGeneratorStep这两个babel的helper会在其基础上在包装一层得到一个最终包装好的函数,其大致内容如下


这里的第三步是 Async 函数的精华,Promise.resolve(value).then(_next) 中的 value 是每个分段最后的 case 所返回的值,如果是一个 Promise 则等到它 resolved 后

将 .then 添加到微任务队列,否则直接添加,因为 .then 是一个微任务,当执行到它时会执行 _next ,便开始执行下一个 cas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