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怎么又在玩,不去读书啊?而你只要一读书,不管多慢、读什么书,大人就不打扰你了,久而久之,我们很容易形成一个观念——学习总没错。你应该也意识到,在这个知识总量增量爆炸的时代,知识已经多到学不完。但同时,相对于知识相对贫乏的古代,大多数人的智慧似乎也并没有什么长进。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的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生学习时代,要比的不是学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认知效率低的人,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奋。牛人真正的秘诀是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所以认知效率是你的很多倍。
那么如何提高认知效率呢?
1.极其功利的少读书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的最近发展区。简单说就是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比如把一个人丢到国外3个月就能流畅交流,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三个条件都具备,所以学的效率就很高。反过来,那些比如《管理者必读的xx本书》的认知资源的目的性弱、缺乏实践环境、难度不一,所以对你意义不大。那些标题党的微信文章,比如《不看这篇文章,错过以个一亿》,更是凭空创造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合适的认知材料。这样一来,需要读的东西会少很多,基本解决的知识大多的问题
2.极其功利的配置资源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娱乐性、知识性、心智性。如果比作爬山的话娱乐性的是下坡路,越走越舒服;知识性的是平坡,能开动但是略微费力;心智提升类的是爬坡,看起来会很累,但是真的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理解新观点的速度会加快。学习其实也一样,你可以根据认知目的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 提升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属于攻读——需要有大量的时间、系统的阅读,适合放在注意力最集中、不容易被打扰的时间段进行,最好还要配置高人讨论以及实践的环境。
- 知识性阅读的目标就是知道某事——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的学习和社交性的学习。用碎片化的时间,检索式的读。
- 娱乐性的学习,主要用来放松和陶冶,认知资源可以很低——放在累的时候或者两件事之间,有换脑子的感觉
所以,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知识的分类
就像河流的源头一样,知识源头是知识发源的地方,是知识刚被创造出来的地方。这里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当顺流而下,离源头越来越远,混入的杂质也就越来越多。我们获取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四手信息,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寻找一手信息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认知效率低下的原因。
举个例子
- 一手:198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Herbert Simon在1973年和William Chase发表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的论文,首次提出“十年定律”1976年埃里克森进一步拓展了研究并发表了论文1993年,埃里克森基于大量的研究发表论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刻意练习在获得专业表现中的作用)
- 二手:2016年埃里克森发现自己的理念被误读,出了本书《可刻意练习》,学习专家Eduardo Briceno在TED上发表演了How to get better at the things you care about的演讲
- 三手:一个叫格拉德威尔的人只是抓取了论文中的“一万小时定律”,写了一本很著名的书《异类》
- 四手:无数公众号、各种励志作者,基于自己的理解推销自己的方式:成长之旅、一万小时的诀窍、一万小时的工具和方法以及感人的故事。
区分一二三四手知识
- 一手知识是一些正在被研究、思考和验证的新鲜的思考,可能在这些研究者的脑子里、笔记本上,还未完成后续加工,但是新鲜热辣。另外一些思考被系统的表现出来,就成了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 二手知识是含金量很高,忠实转述的资料,比如维基百科、一些讲述底层逻辑的书;还有一些比较中性的行业调查报告;还有系统整理后的各行业的优质教材和认证培训。
- 三手知识使畅销书,这些文字已经被改成公众可以理解、方便传播的文字,但是因为需要被很低的认知资源理解,所以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同时也会加入些不精准的概念。
- 四手知识是你常看到的,根据这些畅销书和理论,大部分人写了很多基于个人体验的鸡汤,加入了太多个人的故事
三四手知识没错,但是你要有追求,重点是你作为读者的追求——你喝到了第三四手知识,是否有向源头走进的追求?还是一直在那里舒服的躺着。
学习策略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师实验室研究成果,由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作为一个老理论,学习金字塔因为把记忆当作学会,学习效率用百分比描述经常被吐槽,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通过金字塔我们可以总结出3点增加自己学习效率的方式:1.多感官,尽可能的从更多感官通道学习——你能被刺激的感官通道越多,记忆越深刻。2.进入好的圈子,好的社群,找到好的导师。3.通过教别人的方式让自己学会,这也是学习金字塔中最高效率的一种方式。
最后还想说一点:最重要的知识不在书上。只是分显隐性的,隐性知识指的是可以通过文字、图表、公式、手册表述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容易传播。而隐形知识则是一种策略性的元知识,是“如何运用只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个人信念、看问题的视角和价值体系等有些时候可能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知识。显性知识的门槛很低,其实高手和一般的学习者的差异,主要是调用隐形知识的比重的差异。
注:本文来自得到专栏《超级个体》的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