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以诗词为顶峰,
诗词歌赋以唐诗为顶峰,
唐诗以杜甫诗歌为顶峰,
杜甫年轻时期漫游江苏浙江山东河北,交往李白高适这样的朋友。这一段时期国家强盛,文化自由,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作品是《望岳》,所以我们第一个就学了这首,然后还有《登兖州城楼》。
后来,国家征战不止,国力衰弱,杜甫在长安生活困苦。这时候的《兵车行》《丽人行》批评或者讽刺时政,把时政写进诗歌是杜甫开创的。这才把诗歌的意义推到高处。
到了杜甫45岁以后,就是张老师这个年龄以后,赶上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皇帝都从长安去四川逃命的时候。既想家又忧国的杜甫看着老百姓的苦难,写出了《春望》、《月夜》、《哀江头》。在战乱漂泊的路途上,杜甫写出了他的顶峰作品“三吏”“三别”。一共是6首记录时政,抒发感情的诗歌。
再后来,和难民一起流亡四川成都,盛唐已经衰败到不行,四川又是历史人文积淀丰富的地方。这里杜甫写出了《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首付河南河北》等巅峰作品。
一个国家从战乱落后到和平繁荣,老百姓从幸福生活到流离失所,往往在一代人就能体验到。中国就是一辆在泥路上的大车,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遇到倒霉事。没有哪一代人一辈子过的日子是稳定而且幸福的。所以要从小学学杜甫的很“落地”的诗歌,对“丰富多彩”的人生有个思想准备。
在幸福中知道珍惜,在苦难中充满希望。
从具体的学习意义来分析,学古诗,首要体会前人的情感,寻找共鸣,杜甫的感情比较真挚,具体。不是李白的缥缈,不是白居易官场作风,王维的出家避世。 另外杜甫诗歌的典故特别多,读懂他的作品要扩展到历史、地理、人情世故的学习。跟着杜甫的生活轨迹,在地图上去落实,把他去过的地方,见到的人,经历的事,做个全面了解。就是最好的历史、地理、政治的学习。还有,语言凝练优美,富于感召力,这是语文学习的根基。 从杜甫入手贯穿唐代诗人,然后再读宋代散文。
有了这样的基础,今后语文就不愁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泰山不写登山和游山,而是用个“望”字。神来之笔,极写泰山的壮阔。“岱宗夫如何”的发问和感叹,引出地跨齐鲁两国,山脉绵延广大,一个青字,写尽树木茂盛。
有大境界,大胸襟的作家才能写出从天地宇宙出发的文字。天地造化孕育的神秀,神秀写出山的壮阔和秀美,包罗万象。有如黄山的前山雄齐,后山秀美。横绝东西,隔断晨昏的文字,犹如今天人说的宇宙之大,包括无尽的时间和空间。
后两句写山高,山高到让人胸中生层云,极目眺望,天地广阔。归鸟写出山的生命和景色的灵动。决眦一词更写出景色让人欲罢不能,看不完,看不够。这也应了题目的望字。
最后一句,写出诗人的胸襟和境界。年轻的杜甫此时正踌躇满志,乐观又自信,希望能有一番伟大的事业。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