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必等到准备好了再出击
上周五2016.11.11,听了一位自称93年的女生讲如何写作。研究了其公众号,每篇文章的阅读量不到400,没有获得原创,一个自己还没取得成效的年轻姑娘凭什么就开始教别人写作了呢?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我还在思考下面问题:
- 我们一定等到自己取得成绩(成效、成功)了才可以分享吗?
- 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时他完全准备好了吗?
- 对自己来说不熟悉的行业或领域,是不是要等到完全熟悉之后才敢进入?
- 上司给你的任务,如果没有没有把握完成,你选择直接拒绝还是选择挑战?
我不是在喷这位卖写作课程的姑娘,相反我是在肯定她。
虽然自己并未把写作写到阅读量10+,但是她肯定是有资源的,方法肯定也是有效的。她在做到的是边做边学,并且她用了最好的方法---教是最好的学。
之所以肯定她,是因为我的思维转变了,不是初中时一位老师说的那样了,当时老师给我的评价是没有把握的事儿就不去做。学生时代不自信,怕出丑、怕糗大了。当时实行了这种不去做就不会做错的保护机制,好处就是不会有嘲笑,不会带来批评。
显然,对于成长来说并不可取,对于想去的成就更不可取。现在的思维是什么?
边学边做,边学边做,最终肯定会在这一领域取得成果。
2.永远不要等着准备好了再去做
永远不要等着准备好了再去做,机会是不等人的,你只有去边做边学,而这也是最快的成长方法。
大家读一下这位知乎网友的故事,会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
公司有一个新的项目,上司想让我去负责。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但由于是完全没接触过的东西,我心里发怵,想了半天,然后推脱掉了。
我上司对我非常失望,然后这个项目就交给了其他的同事。
其实那个同事也对这个项目一无所知,但他边学边做,不停的请教别人,找人帮忙,后来这项目就真被他做成了,他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之后不断被重用。
后来有一次吃饭,上司语重心长的跟我说:
“你想什么事都准备妥当了再去做,哪有这种好事,你还以为你在学校啊,准备一个学期再来考试,门都没有。谁是一开始就什么都会的,都是边做边学的,根本就没有时间给你准备,机会是不等人的。你不懂可以去问别人,你可以找人帮你,你看那谁不就到处找人帮忙吗,你那样闷在那里自己纠结是不行的。”
这番话给了我极大的启发,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在这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去硬着头皮接下一些自己不太熟的业务,边学边做,不懂的,就找人请教。虽然一开始做的并不好,甚至有些项目做砸了,但这过程中,我的能力的提升是飞速的,我得到了极大的成长。
3.特朗普也是这种打法
万维刚老师分析特朗普获选美国总统的打法时在文章中这样写到:
如果你的打法是什么都事先计划好,谋定而后动,没有把握见到机会也不出手,你就永远也打不过贝佐斯、隆美尔和特朗普。
点击蓝色字体,查看万维刚老师的这篇文章。一篇文章看懂普朗特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