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来源得到《每天听本书》的《如何提问》
关于吸烟
结论:政府应该禁止生产和买卖香烟
理由:吸烟不仅损害吸烟者的健康,也损害在场者的健康
隐藏的价值观假设:当个人的利益收到损害的时候,是需要集体或政府站出来负责任的。
批判性思维:除了质疑理由,还会从不同意这种价值观假设的角度去质疑,凭什么不允许生产?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再次一条一条的理一理。
结论是政府应该禁止生产和买卖香烟。这句话没毛病,为什么要禁止呢?理由是吸烟不仅损害吸烟者的健康,也损害在场者的健康。这好像是万能的回答,大部分人想到的理由中,这个也没毛病。
隐藏的价值观假设,当个人的利益收到损害的时候,是需要集体或政府站出来负责任的。个人利益,从不吸烟人的角度,你的自由侵犯了我的自由,你释放的烟在空气中二次被我吸入我的肺里面,导致我的健康权益收到伤害。但是,我并不认识你或我不熟悉你,为了不挑事,我只能隐忍不发,因为你不可能上去打他两拳,说:兄弟,你TMD的别抽了。对,你不能。更多的是这种情况,你看到一个人在公共汽车上慢慢的把烟拿出来,点上,此时你看着他,讨厌烟味的你,本能的想离这个人远一些,你四处观望,想寻找出那个能提醒一下这个在公共场合抽烟的人。但你又再一次的失望了,这个人好像没有到来,你只看见那些同你一样讨厌烟味的人,也在同你一样正在寻找帮助。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你从失望再到绝望,内心想着:看来 这次,只能再 忍忍了。这应该就是我所看到的情况。不吸烟者的利益受到了侵害,不能解决的时候,总会寻找一个可以籍慰的地方,政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为什么他不管?吸烟群体也是一个地方,因为他伤害了我。所以他们得负主要责任。
所以就引出了批判性思维:除了质疑理由,还会从不同意这种价值观假设的角度去质疑,凭什么不允许生产?我是不吸烟的,所以我就不从吸烟者的角度来看问题。相反的,我认为那些敢于在公众场合吸烟的人毕竟是少数,挑战公众权威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人群中有谁会说你,认识你,万一是上司,那就撞了或是看到上面提到的那种眼光,一种有点毛毛的感觉。所以公众场合吸烟者就只能始终是吸烟者中的一小一小部分人,但往往就是这小部分人造成了上述的那个理由。因为集体的力量总是大于个人的,相对大基数来说,抽烟集体可以当成个人。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坏人都是坏人。吸烟真的就不好吗?我不认为,抽烟对于男人,可以当做一个缓冲剂,也许我体验不到那种层次,一种背着山喘不过气的感觉。所以那烟,比起一座山,微不足道,却能让我有一丝的解脱,何尝不好呢?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抽烟是男人的象征,但喝酒不是“同样是解脱,我用更清醒的代价让我去支撑这个你想要支撑的东西,难道会是一种错?难道在以前美国发生的禁酒事件导致的负面影响是假的吗?那些抗日剧中,总有比较多的抽烟画面出现,你不觉得多余,你就不怕上面的内容教坏下一代?所以凭什么不能生产?
我们老在说健康,健康,吸烟其实也是一种健康,当然,看你怎么发挥,什么时刻发挥。除开个人,从政府方面来说,设想一下,你家附近所有的买烟的在一夜之间突然一盒烟也见不到了,买不到了,你会想什么?我想肯定有一种隐隐的不安。
买烟,卖烟,批发商,厂家。全部因为咱们大多数国民的支持禁了,那这个政府后面得经历什么,我想只有:天知道,不过我们肯定知道是另外一些东西的诞生。当烟变得稀缺,市场足够大时,想象一下,往大了想,我们国家好像可以改名中东了。所以这个责究竟该怎么负,应该多想想,至于禁止吸烟。用句话说:凭什么不能生产?
关于上大学
结论:没必要去上大学
理由:上大学浪费时间和金钱,
论据:在年收入超过3.5万美元人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没有大学文凭的
隐藏的价值观假设:获得物质成就比获得智慧更重要的
批判性思维:质疑这种价值观假设,如果认为智慧比金钱更有价值,那么整个论证过程就有问题
结论是没必要上大学,为什么没必要,因为浪费时间,虚度光阴,对了,也浪费金钱,时间就是金钱嘛,就像笑来老师说的,注意力>时间>金钱一样,你的注意力浪费在了每天枯燥无味的课和课下的 升级打怪,时间也在这里面消失,至于钱,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负的。所以理由上学浪费时间和金钱没错,它是对的。
为了更充分的有力证明,论据来了,在年收入超过3.5万美元人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没有大学文凭的。按照6.7的人名币汇率来算就是一年23.45万。也就是说大学四年,你损失了93.8万,痛心疾首啊,我原本是个百万富翁,不料进了大学。亏,亏,实在亏。
隐藏的价值观假设,获得物质成就比获得智慧重要。钱作为货币,从古至今,只是人用来获取另一个自己所需的一种媒介而已。只要有钱,你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有房有车有很多普通人羡慕的很多东西,也就是人称土豪的那个家伙。所以很多人想有钱,是因为他看到有钱后满足了内心,人的本质欲望。当然,我也喜欢钱,因为钱本来就是个好东西,我也不应该昧着良心说,我不喜欢钱,有钱有什么好的,我要远离大都市,寻一桃园,快活生活。那不现实,好吗?
批判性思维,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说给那些认为物质比智慧重要的人听的,读大学无用,大学浪费时间。稍不注意,就会陷进去。尤其是那个论据,在年收入超过3.5万美元人当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是没有大学文凭的。所以大学四年,我亏了将近快一百万,好多啊,而损失规避告诉我们,人对于失去往往比得到更加看重。更何况你还没得到。而美国不愧为发达国家,不说大的,落实到中国的个人,一年来说有个10万,一半以上估计有,换算下来就是月薪8300人名币。而大多数我看到的人当中,这样的人还算少,记住,是我看到的人当中,因为不排除有人大多数看到的比这个还高。大学真的无用了吗?看上去如此,那谁,比尔盖茨,还有戴尔电脑的创始人不都是从名牌退学了,然后挣了富可敌国的钱吗?对,这里面,钱作为物质,又再一次的占了上风。可2,8法则告诉我们,全世界80%的钱是掌握在聪明人的手中的,也就是那20%的人掌管。所以你聪明吗?不聪明,因为你并不是那20%。有100块钱,一天的活,10个人分,其中,2个人因为智慧拥有里面的80块,一个人40。而剩下的人只能拥有里面的20块。一个人2.5元。差距不可想象。还有,那个论据为什么是美国的,为啥不搞印度,甚至更穷的国家。在或者说我们中国,就拿中国来说,你不读个大学,4年你能获得40万,一年10万,底薪8300。做梦吧,底薪3000,累死累活一年存个1到2万。最重要的是,你永远只能累死累活,这才是重点。而大学四年的利息,是以后才会生效的。也许你只用4年就获得了别人8年的所有的财富,甚至更多,甚至活的更加快活,至少那不是累死累活。大学,你获得的远比物质重要的多,前提是你真的有所收获。回到那个结论:没必要上大学?
附上人民日报的摘抄的笔记,真的没有必要?
上大学其实就是获得教育回报,也就是one day.
1.所谓“教育回报”(return on investment of education),就是一个人多受一年的教育,在工作以后能收回多少回报。
大学回报率,没多接受一年教育,收入就增加6~10%
2.大学回报率影响因素
个人能力强弱,五项中最重要的情绪稳定,性格外向,做事尽责。其他还有乐于尝试,为人亲和。
3.大学质量
a.专业趋势,现在,理工科>商科>文科类
b.家庭背景,不好的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c.拼能力、拼学历,或者拼家庭,你总得有一样拿得出手。
也许家庭是你无法改变的,但能力可以加强,学历可以提升,担心普通大学回报低,就去考名校。
4.贫困,也许无法在一代中消除,但至少可以通过教育而逐渐淡化,在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摆脱贫困。
5.一代人的微小努力,都会在下一代身上产生不小收益。
随笔分两次完成,好多天没写那么多了,完于5月7号14点06分...对了,“one day ”也是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