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掉入优秀的人群,我该怎么办?

        记得九月份时,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抱怨同桌总得100分,而自己却得不了时,我一时不知如何回应,随口说:“看你多幸运啊,有这么优秀的同桌。”无意间的话,现在却深以为然,并越发领悟它的真谛。

      看我周围,优秀的人太多太多,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这里时常受到刺激,被他们秒杀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甚至使我习惯性地自我否定,隔三岔五的沮丧、自卑和低沉。到了冲刺论文的最后关头,更是不能受到这种刺激,分分钟让我想要卷铺盖回家。

        近来,听到好多身边的励志故事,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身处优秀的同学之中,能给我带来什么。难道只有挫败感和自我否定?我一直强调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而现在被动地被扔进了优秀人群中,我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怎么只有无奈、自卑和各种让自己释怀的阿Q精神?和优秀的人同行不正是我挂在嘴边的话吗?怎么现在实现了,反倒怂了,退了,受不了了?!不对不对不对!

        仔细分析一下,是我自身出了问题:一、从思想上既没有正确对待客观存在的差距,又没做好接受自己不够好这一事实的心理准备;二、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即只看到差距进而否定自己,却没有吸取同学们的优秀之处;三、只关注自己而忽略群体,即只想着靠一己之力,却没考虑借力,寻求大家的帮助和指点。

        转换思路,优秀同学能给我带来什么?

        1.扩展我的想象边界。一天1000字已属不易,3000字就很了不起了。然而身边的榜样告诉我,一天3000字是常态,5000字没问题。另一同学的经历是在美国访学期间完成了博士论文,没日没夜在图书馆写了1个月搞定,22万字。(当然这不是说博士论文拼的是突击,也不是说字数多就是好论文。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同,也有同学按部就班写了一年,成就了30万字的优博论文)但是这些例子告诉我,我以为的神话就是他们的现实,这突破着我的想象边界。虽然我没法大跃进,战术上不可复制,但1万字做不到,3000字可以吧,5000字能不能挑战一下?先完成再完美,没有量的积累,哪有质的提高呢!于是,我的想象空间大了,实践空间也拓宽了。

        2.加把劲,添把火。分析一下,是什么使他们能做到而我不行?他们有三头六臂?当然不可能。他们基础好?谁天生基础好?他们身体好,能抗?我的身体也不差啊!根本原因是战略上的差异。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持?据我看,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具有不给自己设限的思维方式,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性,以及不过分怜惜自己的狠劲。最根本的是对博士学位的渴望,是一定要一定能毕业的信念。这些都是完全可复制的啊!其实我也具备,只是力度和强度还不够,还缺一把火。所以,不断的给自己鼓劲,反复的,坚定的,笃信我能做到,我要和他们一起毕业!即使自己是蜗牛爬,也有爬到终点的那一天。所以,坚定信念,不动摇。

        3.所有的苦都是必然。比我优秀的人比我更努力,所有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什么运气好,有资源,很轻松,很容易,都是自我释怀的托辞。博士没有容易的,其他高校不敢说,至少在我们学校是这样,没有混出来的博士。所有困难艰辛的血泪史,都是博士的必由之路,只有在荆棘丛生的此岸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血路来,才能到达开满鲜花的美好彼岸。所有要经历的磨难,一样都不会少,早晚会来。入校至今越发感到,读博之路,不但是学术能力的锻炼,更是意志的磨练,心智的修炼,品格的历练和人生的淬炼。如此千锤百炼是读博的常态。没有谁是容易的轻松的,优秀之人的优秀之处,由努力和坚毅铸就而成。向他们学习吧,坦然地接受,这就是博士之路,正如那句话所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4.榜样是用来激励人的,不是用来吓人的。一不小心掉入优秀人堆,别怕啊,别怂啊,赶紧向他们靠拢,汲取营养和能量,不和任何人对比,只为自己更好的成长。读博不易,抱团取暖,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融入人群,大家一起并肩向前。一群人,走得远!

        原来,我和孩子一样,和这么多优秀的人同行着,我是多么幸运!

        用这些文字向我的同学们致敬,也给自己鼓劲,加油!期待一起戴上学位帽接收拨穗的高光时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