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的小孩今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想来问问我的意见。
他说,我这人太普通了,没什么特长,不知道该报什么专业,也不知道将来该怎么规划。
我说,这种情况很普遍,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一边摸索一边实践,在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地发现了自己是谁,自己能干什么,以及自己想要什么。
他说,那照你的意思,我现在根本就不用多想,随便报个专业,以后边走边看了?
我说,也不是,这就好比开车上路,现在到了十字路口,你不知道每条路会通向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但你现在又必须要做一个选择,你该怎么办呢?
他说,废话,我要知道还问你干嘛?
我说,你跟你爸真是一个德性。行了,具体的我也帮不了你,这样吧,我跟你讲讲几条主干道该怎么走,都通向哪里,然后你自己决定。
他说,别啰嗦了,快点说吧,妹子还等着我回话呢。
我说,妹子?你屁大点儿,还……行了,咱们言归正传。先说这个盈利模式吧。
盈利模式嘛,说简单点儿,就是你的钱是怎么来的。卖早点的,靠自己摊煎饼、熬稀饭,卖给顾客来挣钱。开商店的,靠低价进货高价卖出来挣钱。去上班的,靠给老板打工,出卖时间来挣钱……
他说,我爸靠把张三的钱借给李四,从中收取好处费来挣钱。我妈靠在麻将桌上,把别人的钱全都赢走来挣钱。我嘛,靠有时帮同学打打装备、升升级来挣钱。
我说,你们还真是幸福的一家呀。所以说,盈利模式这个东西,不光开公司做生意要有,要想实现个人价值、拥有快乐的人生,同样离不开它。
他说,我觉得我现在的盈利模式就挺好的,我决定以后不管读什么专业,只要有时间,就继续帮同学们打怪升级,我还要把业务做到别的学校……
我说,闭嘴!你这叫玩物丧志、不务正业,还业务,而且根本没有可持续性。行了,以后我说话的时候你别插嘴。
他朝我翻翻白眼,张了张嘴,没有出声。
我说,不管你靠什么方式挣钱,都要投入相应的时间,尤其在一个人起步的阶段,时间往往也是他唯一的资源。
对于企业也是这样,技术、人才、资金、经验,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手段多少都能得到一点,哪怕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理论来讲,通过若干万年的地质转化,也是有可能再生的。说它不可再生,是相对于短暂的人类时间而言。
但唯独时间本身,每天对谁都那么多,而且一去不复返。因此,人们通常所说的竞争、效率,归根结底都是在动用一切手段和资源,来千方百计地提高单位时间的价值,或者降低单位产品的制造时间。
我瞥了他一眼。他眉头紧锁,双眼呆滞,右手放在头上,挠了几下又定住不动了。
我说,因此,总的来说,个人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把自己的时间出售一次来挣钱。二是把自己的时间,或时间的成果,多次出售,重复出售来挣钱。三是低价购买别人的时间,再高价出售来挣钱。如果你能选择,你会选择哪种模式?
他说,第三种吧,感觉把别人的东西低买高卖最挣钱。
我说,不得不说,在挣钱这方面,你真的是很有天分呀。既然如此,干嘛还去替别人打怪升级?那纯粹是贱卖自己的时间。
他说,对呀对呀,听你这么一说,我有点明白了。有这闲功夫,我还不如去泡个富家千金呢。怪不得经常听人家说,找个有钱的老丈人,能少奋斗二十年,真的是至理名言……
我说,闭嘴!好好听我讲,别打岔。怎么道理一进了你的脑袋,立马就变样了呢?
他傻笑的脸立刻僵住,瞪我一眼,不吭声了。
我说,现在我把这三种模式的路径,和路上的坑给你讲一讲,你自己好好体会体会。
第一种模式最为常见,打零工和上班族的都属于这一种。只不过,零工相当于零售自己的时间,打工上班则属于把自己每天的八个小时,整年性的批发出去。根本性的区别在于,零售的价格变动较大,而批发则是把价格一次性的锁死,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追求的稳定。
靠这种模式来挣钱,一定要注意三点。
首先,必须要不断地自我增值。不管是自学也好,报班也罢,只要是工作用得上的技能,都要尽量熟练掌握,多多益善。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你单位时间的售卖价格,也就是不断地升职加薪。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也在于此,读了本科读硕士,读了硕士读博士,就是为了求职的时候能够卖个好价钱。
其次,一定要关注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不要以为只管把自己的活干好就万事大吉,其它的事情自有领导操心,况且自己人微言轻,未必能够改变什么。
要知道行业的发展有周期变化,起起落落不可避免,企业的经营更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各种各样的波折磨难。何况当今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有的行业刚刚诞生,有的行业在日渐没落,有的企业在崭露头角,而有的企业却说没就没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个人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有勇气跳出舒适区域,不断地颠覆自我,才有可能长期保住身家,并有机会提升价值。
他说,这一段我听不太明白,什么叫跳出,什么叫颠覆,你说句人话好不好?
我说,就是跳槽,或者是转行。
他说,你直说不就完了嘛。这就如同泡妞,眼看着这个没指望了,就算死缠烂打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时候就得转移目标了,俗话说的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天涯何处无芳草……行了行了,我闭嘴还不行吗?
我瞪着他半天没吭声,完了摇头又叹气。
我说,不管跳槽还是转行,都得事先深思熟虑,绝对不能草率,否则很有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一定要有发现的眼光,能够找到那些需求更大、价值更高的岗位或行业。还得具有突破自我、追求新生的勇气和决心,否则一旦在温水煮青蛙的环境里被煮熟泡烂,就算最终觉醒,也是悔之晚矣。
我停顿了一下,看他会不会插嘴。还好,他忍住了。
我说,现在来说第二种模式。怎么能把自己的时间,或时间的成果重复出售?其实这种模式的成果我们经常接触,只是大多数人很少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和意愿。
比如写书,花上几个月或者数年的时间写成的内容,可以印制成千万本,几十万本,甚至百万千万本,每一本都可以收取版税,如果卖到脱销,还能再出二版、三版。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2009年连载完毕,后集结成书,五年内销量突破一千万册,迄今已为作者带来了四千多万元的版税。
除了写书,还有录唱片、做电子游戏、数字化软件、专利技术等,只要是属于内容产业的,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这种模式。
这时,他举起右手,一动不动地盯着我。我点下头,示意他说话。
他说,如果我没听错,你刚才是不是提到了电子游戏?
我说,没错,电子游戏是可以重复销售,长期收费的。不过我说的是行业属性,至于其中具体的从业者,那些开发、制做、测试、推广的员工们,可能大多数仍是苦哈哈的打工族。
他说,我知道,那肯定的,咱不干这个,咱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如我可以把通关的游戏写一套攻略,或者指导大家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等级,然后把这些文章发到网上,靠点击收费,或者干脆写书出版,以后网吧里人手一本,那我的时间不就是在重复销售,多次收费了吗?
我想了一会儿,叹口气说,对你这个设想我不做评价。我只能说,你的思路或许是对的,但我希望你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到更有价值的领域,世界是很大的,别只盯着眼前那一点儿。
他说,哦。他的笑容凝滞了,换上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我说,这条路也不容易走的,更没你想像的那么光鲜。
首先你的内容或产品,必须要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要是消费者心理以为的刚性需求。还以《明朝那些事》为例,你以为消费者仅仅是想了解明史吗?各种专家学者的著述,各类官方民间的版本,关于明史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唯独当年明月用草根白话的写法,把艰深莫测的历史事件解读的一清二楚,把遥远僵化的历史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满足了现代人轻松读史的内在需求。
然后,你还要持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因为想要在内容产业的风头浪尖挺立不倒,只靠啃老本是绝对不行的,一定要持续的学习、观察、思考和创作。一个作者,如果作品老是一个腔调,陷入自我重复的怪圈,他的粉丝们迟早会厌烦,会失望,最终彻底离他远去。与此同时,这个领域始终都有新人辈出,新的观念和手段在不断地冲击着既有的体系,一旦落伍,人们不会给你太多追赶的时间。
最好还要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好的作品都是有灵魂的,蕴含着作者独有的性情和体温。熟悉他的人,既便不看署名,随便瞄上两眼,也能将他识别出来。还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就把自己的诙谐幽默融入了笔下的文字和叙事中,形成了作品鲜明的风格,成就了它的别具一格和大行其道。正如明月自己所说,以这种笔调来写历史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压根儿就不是一个一本正经的人,平时就喜欢调侃。
我停顿了一会儿,好让他慢慢消化一下。
我说,听明白了吗,感觉怎么样?
他说,明白了,又好像不是太懂,总之,就是觉得好难好难。反正我知道,写作文可比看作文书痛苦多了。
我说,是呀,正因为大多数人都这么想,所以才能收获巨大,所以才更值得尝试。其实这三种模式,越往上走,越艰难,越往上走,人越少,与此同时,越往上走,财富越集中,回报越耀眼。怎么样,想不想接着往下听?
他直直地盯着面前的某个地方,一动不动,也或许是在看着未来的自己,期待着选择的默契。最终,他点了点头。
我说,关于第三种模式,说来一点都不神秘,可以说我们每天都有涉及,只是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它背后的运作机理,更不曾有意识地用它指导自己的实践。
下过馆子吗?
他说,下过呀,谁没下过,这还用问。
我说,为什么要下馆子,只是嘴馋吗?
他说,当然不是,主要是省事儿,买菜做饭、刷锅洗碗都很费时间,到了饭店几分钟菜就上来了,吃完嘴一擦拍屁股走人,什么事儿都不耽误,多好。
我说,那你的钱都花在哪儿了,或者说,通过下馆子,你得到了什么?
他说,当然是填饱了肚子呀?
我说,在家吃饭也能填饱肚子。
他说,那不一样,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在家吃饭得买菜做饭,得……等一下,我好像明白了,要是自己做饭,前前后后起码得个把小时,人还烦得不要不要的,完了累的什么都不想干。可要是下馆子,一顿饭最快十几分钟,完了想干嘛干嘛,什么事儿都不耽误。
我说,对了。下馆子这件事,我们花钱买的不仅仅是有形的饭菜,更是购买了别人的时间,让别人为我们做事,而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对自己而言价值更大的事情上去。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所有的消费行为,尤其是服务类的消费,购买的都是时间,都是在用自己的金钱来换取别人的时间。
他说,那么那些饭店员工,还有所有像他们那样的,那些第一种模式里出卖自己时间的员工,他们的时间到底都卖给谁了?或者说,是谁在大量收购员工的时间,收购完后这些时间都到哪里去了?
我说,好,你终于问出了个好问题,说明你开始上路了,等你把这个问题彻底吃透,从此以后你将脱胎换骨、截然不同。
这就是第三种模式的运作机理。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专门购买别人的时间,同时再去采购原材料和设备——其实原材料和设备,本质上也是别人的时间成果——然后通过把这些时间统一管理,投入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研发制造中,再把这种制造的产品,也就是时间的转化成果推向市场,出售变现,从而谋取更大的利益。简而言之,这些人就是购买别人的时间,再以某种符合市场需求的形态再次出售,获得增值后的金钱收益。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不像我说的这么简单和抽象,而是一个内部环环相扣,又和外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过程。你只要记住这个模式的逻辑就行了。
追根究底,这些人究竟都是谁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企业家和投资人。
比如说如果你想创业,自己做老板,那你肯定得招聘员工,再结合第一种模式来理解,那就是应聘的人通过出卖时间成为了你的员工,而你通过支付工资购买了员工的时间,然后你再通过整合各种本质上的时间成果,制造提供了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出售卖钱。
投资也一样。你把钱投给创业者或企业,也是在间接购买了别人的时间,然后静待时间的种子开花结果。
他说,哦,原来我老舅们是这么挣钱的,并不是低价进货、高价出货,倒买倒卖那么简单。
我说,你看到的只是表象,或者是时间变现的一种手段,但不管手段怎么眼花缭乱,其内在逻辑是不变的。
他说,那为什么有些老板会所嫩模,有些老板最终下海干活了呢?
我说,想当老板的很多,但深刻领会内在逻辑的很少。而且即便你领会了,还有几个大坑要小心绕过。
首先是时间资源整合的能力。你有钱,你从别人身上买了大量的时间,但你没有能力充分利用,就意味着你整体效率低下,甚至是在白白浪费时间,那最终当然是一败涂地。
其次,时间的成果要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如果你不能与时俱进,成果不被市场接受和认可,那肯定也会被市场淘汰,淹没在历史的滚滚长河里。
他说,唉,看来哪种模式想要挣钱都不容易。
我说,那是当然,你没听人说过吗,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俩字。但这三种模式里,将来你必然要选择一种,或者多种,而且刚起步的时候,也肯定是从第一种开始。
但是没关系。知道了这三种模式的存在,以及其各自的运作机理,起码以后你在选择的时候,能有更加宽阔的眼界,能知道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能对命运的走向有个什么样的规划,能帮助自己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
当然,我并不是说非要让你选哪条路去走,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我告诉你每条路会通向哪里,每条路又如何才能走得长远,至于最终选哪条路,还要由你自己决定。
而且不管你最终的决定如何,都要尽力把省下的时间投资到自己的持续成长上去,并对身处其中的模式不断地进行改良和优化,以争取把这种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他说,行了,我明白了。本来是想问你怎么填报志愿,听你说了这么一大通,虽然感觉确实有那么点道理,但却没什么鸟用。
我说,跟填报志愿确实关系不大。但想好了将来,再看眼前,或许就不会两眼一抹黑,完全没有一点头绪。
看他还是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我又想了想说,再送你一句实用点的话吧。
填报志愿,挑选城市最重要,首选一线,起码也要省外。因为大学时光不仅需要埋头读书,更要感受时代的发展前沿,了解陌生的风土人情,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心胸,因此就一定不能老在熟悉的小环境里打转。
其次是学校。最好是积淀深厚的综合性院校,这样即便你真的浑浑噩噩、不学无术,几年的熏陶也能让你焕然一新。
最后才是专业。专业跟职业其实真的关系不大,别管热门冷门,有兴趣才能真正入门,否则就选最热的几项。
行了,就这些了,回去告诉你爸,晚上请客,国色天香见。
他说,啥,就这些玩意还国色天香?我看楼下一人一碗凉皮得了。
我说,滚你个小兔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