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能坚持锻炼?为什么没能坚持读书?为什么没能坚持……
养成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阻碍,同时也有相应的应对方法。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将习惯培养拆解为“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都提供了针对性的方法,有助于读者循序渐进地培养习惯。
在建立习惯的旅程中,“反抗期”是第一个阶段。作者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方法来帮助克服反抗期。这种方法的命名非常生动——“以婴儿学步开始”,既体现了方法的实质内容,又能让读者轻松理解并记住,容易被学习者接受。
【R阅读原文拆页】
来源:《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P48-49】
主题:以婴儿学步开始
若想要突破反抗期的话,“以婴儿学步开始”非常有效。
所谓婴儿学步就是“小宝宝学走路”,简单说就是“从小地方开始”的意思。
在反抗期中,由于习惯引力的作用太强,很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因此,不要大规模地进行改变,从小着手效果会更好。
人本来就很容易陷入“完美主义陷阱”。如果想达到完美境界的想法太过强烈,无法达到目标的话,反而会无法做任何行动,这时完美主义就会成为行为的阻碍。
以我自己为例。当我成为社会新人的第一年,我被分配到业务部,一开始,主管就委托我写一份项目的企划书。如果是系统的企划书,通常有 30 页到 100 页。我为了这份企划书烦恼了两三天,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最后,我只好找主管商量。这时,主管只问了我几句话。
“你连封面都不会写吗?”“至少你可以写目录吧?”听了这几句话,我突然顿悟。我光想着 企划书的完成形态,却没有把焦点放在自己能做的事上。
因此,我打开企划书的写作软件,先做出封面,再参考过去的企划书,自己试着写出目录。结果,这项工作就这么地顺利进行下去了。虽然在工作中也与主管稍微讨论过,不过,最终还是靠自己两天内完成了这份企划案。
设定“婴儿学步”时,有以下两种方法可行:
步骤一:细分“时间”
- 5分钟整理
- 15分钟阅读
- 3分钟写日记
- 15分钟跑步
步骤二:细分“步骤”
- 只整理一个房间
- 读一页书
- 写一行日记
- “走路”而非跑“马拉松”
【I重述知识点】
作者采用“婴儿学步”这种生动的类比,并且以自己初入职场时写作企划书的经历为示例,介绍了一种用于建立习惯的起步方法。
What(是什么)
什么是“以婴儿学步开始”呢?这种方法是指在建立习惯时从小处着手,先做出微小的改变,而不要在开始时就希望达到太过宏大的目标。这个过程,就像是婴儿学步时先迈出最初的几步一样。
Why(为什么)
那么,为什么在建立习惯时运用“以婴儿学步开始”这种方法呢?
要建立一个新习惯,就意味着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变。
但是,原有的行为模式之所以能够存在并持续,是在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要在外部环境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做出改变,势必会遇到一定的阻力。要做出的改变越大,遇到的阻力就会越大。
如果在建立新习惯开始时就设定过于宏大的目标,尽管有可能在最初热情的刺激下,在一段时间内克服阻力、做出改变,但短时间的热情并不足以支撑建立长期的改变。随着时间流逝,最初的热情减弱后,留给自己的往往是没有达成目标的挫败感,不利于习惯的养成。
而采用“婴儿学步”式的方法,将起步时的行为拆解为较小的部分,可以尽可能减少对原有行为模式的改变,因此减小阻力,便于长期坚持下去。而长期、高频的小成功,能够激发自己的成就感,有助于新行为持续下去并逐步扩大。
How(怎么做)
要采用“婴儿学步”式的方法建立习惯,可以运用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细分“时间”
要实施一项行为,一定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规划新行为时,要注意为新的微小改变匹配相应的细分时间。比如,要建立整理的习惯,可以先规划出 5 分钟用于整理桌面;要建立阅读习惯,可以先规划 15 分钟用于启动阅读这个动作。
第二步:细分“步骤”
把要建立的习惯拆分成较小的步骤;在最初改变时,不需要达成最终的目标,只要完成最开始的细分步骤即可。比如,如果目标是整理整个房子,就可以先整理一个房间;如果目标是读完一本书,就可以先读一页书。
Where(何时做)
“以婴儿学步开始”的适用范围广泛,在生活、工作场景下都可以帮助建立新习惯。
这种方法适合作为建立习惯的开始步骤,帮助打破原有行为模式的阻力。一旦通过“婴儿学步”式的方法形成了微小改变的习惯,就需要运用其他方法帮助维持习惯,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