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音乐的耳朵
今天的主题,来自于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体现在孩子在学习音乐中的三个阶段。我们把这每一个学音乐的孩子都要经历的阶段拿出来梳理一下,目的是使我们的选择更理性,学习更高效。
孩子是否适合学习音乐?——有没有音乐细胞
怎样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怎样激活这些音乐细胞
如何在学习中同步建立良好的音准和节奏?——培养这些音乐细胞的实用价值
今天来到这里的朋友,有正在学习器乐的老朋友,有刚刚开始学习的新朋友,还有对器乐学习感兴趣,却不知道如何正确选择还有困惑的还在纠结观望的新朋友。不论是哪一种,我们都表示欢迎,因为大家都是对艺术教育感兴趣的朋友。同时,也是说明了大家都是注重生活品质以及艺术修养有要求的朋友。
因为,艺术追求并不是刚需,并不像满足孩子的吃喝,身体运动健康,以及文化课学习等等,需要那么的迫切,更多的是给孩子们精神层面的追求。通过技术能力的学习,提高个人整体艺术素质的培养过程。
正因为这个貌似风花雪月的东西,并不是实打实的生命必需品。所以,选择学习的受众本身就有限。再加上随着孩子们课业负担的逐渐加强,本来需要终身修习的东西被逐渐压缩学习期限,(中学之前,甚至三年级之前)越来越功利化,所以坚持下来能够受益的人又少了一部分。甚至还有不少被迫坚持下来的孩子,除了照猫画虎的模仿,就是反复机械式的肌肉记忆训练,背离了原始的初衷。这样以来,能够真正传承和发扬体会到精神层面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由此可见,艺术学习在我国并不是广谱行为,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涉及人精神领域的学习更珍贵,更高级。但是往往越是这样越不敢贸然开始,生怕瞎子点灯白费蜡。
所以,我要再次感谢我们今天大家的聆听,因为我们今天的参与,本身就注定了我们是注重生命质量和精神层次的那一群少数人。
今天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学艺术的种种作用,对人的影响等等。这些在我之前的教学小记里面都总结了不少。今天我们着重来谈关于学习音乐的质量和效率如何提高的问题。我们都想花小钱办大事,那么除了关注学费,更需要关注我们把学费真正消化了多少,吸收了多少。学习的好坏,并不与时间的长短成正比,它与学习的效率息息相关。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了三年五年还不如学了一年多的孩子能力强;每天练琴2个小时的却不如每天练40分钟的进步快。
有的朋友会说,这是因为我娃没有音乐细胞的缘故,也许一开始这就不是正确的选择。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现在就从一开始来追溯,一方面帮助正在选择的朋友分析选择,另一方面帮助正在学习的孩子检查自省。找到方法,提升效率。
今天的话题题目如下:我的孩子是否适合学习音乐?怎样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如何在学习当中精准落实。(建立良好的音准和节奏)
这其实是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是还没进门的家长的困惑。潜台词是我的孩子到底有没有音乐细胞。第二个问题是刚刚开始进入音乐学习的家长朋友,是想在尝试学习的过程中,给孩子创造机会和可能,从而发现孩子是否值得培养。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我们如何激活孩子的音乐细胞。第三个问题是学习了一段时间家长的困惑,我们是发现了孩子喜爱音乐才深入坚持学习的,为啥学着学着原本爱唱爱跳的孩子都沉默了,反而不敢张嘴唱,这是越学越倒退了吗?潜台词是这些我们花钱花时间精力培养的音乐细胞实用价值在哪?
这三个层次的问题,看似是三个不同人群的问题,其实综合起来都是有关联的。搞清楚很有必要,它会决定你学习的方向性、持久性、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你的学习效率,就是怎样花最短的时间出最大的成效。
也许会有这样的情况,很多人走到第三层了都没明白,所以孩子越学越吃力,自己越看越痛苦。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同样会有许多人,永远在第一层犹豫,徘徊观望。生怕误人误己,不敢尝试,最终只是徒留遗憾。
上海音乐学院的方百里教授说过,帮助学生节省时间是每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
那咱们现在就来一层一层梳理,帮助自己认识更清晰,才能帮助到孩子们。
第一个问题:我们孩子到底有没有音乐细胞?有科学调查表明,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细胞差异是不大的,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有。大家可以回忆,孩子不满周岁时候在你腿上弹跳,听见音乐玩具手舞足蹈的样子是不是有节奏韵律就 可以发现。什么是我们认为的音乐细胞?从表象上来看就是每个人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具体来说就是对音的高低的分辨,节奏的模仿感知,以及对旋律情绪的反应等等。我们所有的音乐测评都是以此为依据。但这本身是片面的,提供一个参考依据。尤其是对于还没有开始学习音乐的孩子,还要考虑到孩子本身的性格差异。有的孩子是活泼的大方的主动的,那么他的音乐细胞就非常外显,表现充分。我们通常就会认为他非常具有音乐细胞。而那些内向的,腼腆的孩子,或者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就会显得差好几个等级。他们就不具有音乐细胞吗?并不是这样判断的,这些孩子我们需要深入接触,全面了解,让他们敞开心扉赢得信任之后再做判断。有些人又会说了,我天生五音不全,唱歌都没有音准 ,如何谈得上音乐细胞?在这里告诉大家,所谓五音不全,不是演唱能力问题,是听觉能力没有启动,是听力问题。(儿子的例子)大家可以回忆,爱唱爱跳的孩子是不是都是从爱听开始,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听开始的。所谓的老子卖葱儿卖蒜,不只是因为基因强大,更是耳濡目染。这就需要谈到我们第二层次,如何激活你的音乐细胞。
从生物角度来讲,各种细胞要被激活并使之茁壮两种手段,一是定时刺激,二是熏陶加氧。这二者一个是招数,一个是内功。你已经开始尝试学习音乐,定时来上课,定时安排训练,完成作业。这就是好像武功招数训练,是对音乐细胞的定时刺激。而这只是花拳绣腿的外部表象,以技术模仿为主。真正的内功修习在于音乐氛围的创造,音乐欣赏资料的补充和给养。对于修炼武功的人来说,内功心法往往比武功招式更重要,艺术也是同样的。可惜的是,在我们实际的学习当中,这部分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我们每周给的音乐欣赏资料认真下载收听者甚微,就是例子。我们没有对音乐细胞进行熏陶和加氧,他只有表皮的膨胀没有内部的充盈,一旦停止训练立刻缩回到原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好些孩子,越学越死,越学越倒退,没效率,没兴趣,坚持不下去的根本原因。我想起曾经带过的自闭症的孩子和弱智的孩子学习音乐,妈妈从孩子听广告音乐和电视剧插曲感兴趣,就开始学琴的定时刺激,以求给孩子在获得更多的帮助。现在社会上还有特殊的启智学校,我们做公益,发现他们都会定时音乐刺激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此来看,我们学音乐的孩子没有定时加氧,怎能茁壮呢?
因此,定时上课要保证,定时训练要坚持,尤其是假期的安排,往往一放假回到解放前。二来,熏陶无处不在。晨起洗漱的时候,进餐,玩耍,锻炼的时候,音乐无处不在。不限定各种音乐形式只要是好听的,无论风格,谁说古典就一定高雅了。多少学古典的专业人转了流行,照样很赞。所以,我们给的欣赏资料只是一个选择和启发,尤其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故事的聆听以及音乐背景的穿插更通俗易懂一些。并不妨碍其他作品,可以全家欣赏共同娱乐的作品。精神食粮每天都有。
我们最近的抗疫歌曲弹唱,就是基于这个目的,一方面想让大家振奋精神弘扬正能量,更多的接触到不同风格的作品,把学过的知识实用化,另一方面就是想丰富家庭音乐素材,这种应景的歌曲能够让更多的人引起共鸣。参与的家庭都共同感受到了和谐美好,活动也让孩子们在家的表现得到了班级师生的好评,表现力增强,自信心暴涨。这就是我们学音乐的孩子该有的样子。
学音乐的孩子并不是只有练琴的痛苦,只要方法得当,规则明确,执行得力,我们更多的带给孩子的是良好的习惯,带给家庭的是艺术气息。宅家的日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有人无趣无聊到底,有人却有滋有味各种情趣。我想,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未来孩子比自己更好。能自食其力,有生活品质,我们就需要让孩子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看得更高一点。学龄前抓紧一点,多陪伴多坚持,给协助,帮助建立习惯和方法。学龄期逐步放手,鼓励欣赏,督促。孩子终将摆脱我们独立学习,我们终将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关于最后一个问题,学习过程中音准和节奏的同步建立方法,以及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的配合与辅助怎样适度合理,逐渐放手的问题,我们在下次分享中进行。欢迎大家留言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