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疏了汉字与书写,谁来拯救提笔忘字,谁来沿袭手稿亲笔?

汉字是华夏的风骨,书写是九洲的气魄。不知从何时起,电子文档大行其道,纸介手书仅存于课业学业和政务商务。许多时候,想想几天下来真正的用笔写字恐怕可怜到只有签名了吧?况且严格来说,刨去键盘敲击、手指拼写、语音录入之后,真正意义的书写又剩下几何?

不错,汉字是音、形、意的结合与统一,我们从小学习汉字和语言文化就一直深有体会。书写的过程正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巩固学习的历程。我们这代人,从写铅笔字到练钢笔字,再到仿习毛笔字,而今日常的书写,全都交给了使用便利的中性笔。环顾家中,大概书桌的抽屉里应该还有两支墨水钢笔,想来已是干涸了好久,冷落了多年。再想想你的办公位,你的办公室,估计插满笔筒、放诸案头的也全是粗细略有差异的各色中性笔吧。

图片来自网络

我不反对电子化、无纸化的工作方式,也不抵触中性笔作为书写工具的好处和优势,只是对于社交表达、牌匾广告、视频字幕等汉字书写的不规范心生担忧,更为线上线下时常见到潦草蹩脚的笔划字迹而隐隐作痛。诚然,我如此忧虑汉字和书写的传承延续,绝不是因为我在汉语言文字上有多大学问,或在书法上有多高水平。相反,我写字的握笔姿势都不大正确,字也得也极其一般,尽管年少时也曾学样字帖练过一番,如今基本无形无体,自成一派。

我之所以感概良多,只缘作为一个喜读文字、好作文章的学士和师者,天生对绵亘千年的中华语言文化饱含深情、怀致敬畏。我渴求有生之年能够继续发掘文字的鲜活与真挚,能够用笔墨书写不朽的情感与故事,我希愿汉字和书写能够作为祖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于新时代在新生代手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图片来自网络

为此,坚持从眼前开始,坚持从自我做起。即便使用平板电脑写文章,一定保持手写输入;当读书遇到不认识或书写碰到不会的字词,一定马上搜查出来学懂弄通,最好还能延展翻阅,以至求深求甚。当然,如果您对汉字不如我这样迷恋和依赖,大可不必为此而自惭或自卑,更不必为此担忧或焦虑。其实,只要能在忙碌浮躁的生活之中给文字留有一点儿空间,它回报你的将是无尽的勇气,无限的希望。

假如你不再提笔忘字,哪怕每到提笔忘字都会促成一次完美的认知;假如你渐渐留意读懂了处处闪现的箴言美文,也能够寥寥数语、淡淡几句地于笔下网上表露心迹、阐述感悟;假如你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期许满盈,热情充沛,那还犹豫什么,说出来,写下来,可以用各式各样的笔,随便记录到任何地方,别管是不是恰当合适,别计较会不会做作矫情,怎么都好,怎么都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