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家长聊起幼儿园体罚事件,分享一下我对体罚的看法:
第一,我不排斥体罚,我个人觉得小孩不听话,老师适当地体罚是符合人性操作的,老师也是人,面对哭闹,不讲理的小孩,体罚是她唯一能吓唬小孩的行为,只要不过分,不伤害到孩子的身体,适当的体罚是有助于老师管理好学生的。
第二,合理地引导小孩面对体罚这件事,让她在面对比她强大的大人时,能适当地反抗老师。
比如我是这样的引导我家小魔女的,老师经常会给我女儿扎头发时,使用比较容易引起头发损伤的皮筋,我称它为“痛痛皮筋“。每次老师扎“痛痛皮筋”,我都会让我女儿跟老师提议不要使用这种皮筋,可每次放学回来,我女儿就会说老师没听她的。这时,我就会教她使用强硬的口气,让她告诉老师,你妈妈说不能扎痛痛皮筋。
所以,在她面对不睡觉时,老师说要带她去小房间时,她也能强硬地跟老师说,我妈妈说不能进去小房间,让她成功避免了吓唬体罚。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小让孩子养成愿意与你分享的习惯。在小魔女去年4岁开始读书时,每次她读书回来我都会问她,今天幼儿园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持续到现在,已经快1年多,现在不用我问,她也会主动跟我说起在幼儿园的一切日常的吃喝玩乐。
但要记住分享不是说教,如果你用说教的方式进行的话,恐怕孩子只会说好的一面,坏的一面她就会因为害怕而自我筛选掉。
平时我都是这样跟小魔女分享的,比如她对我说,今天对某某男同学吐口水的,我没骂她,先问她是不是讨厌这个人,还说我以前小时候对讨厌的人也会吐口水的。
这时,她对于我没说教而放下了戒心,加上我那句小时候也是这样,又给她带来了同理心。在这两种心理的带动下,她更能如实跟我分享事实的经过。等知道她的感受与想法后,你在来进行说教讲道理。
我会跟她说:面对讨厌人吐口水的行为是最没用的,你讨厌他,可以不跟他玩,他欺负你,你可以告诉老师,也可以自己打过去。反而,吐口水的行为是最胆小,懦弱的行为,因为你既想跟他玩,又怕他欺负你打不过他。
妈妈小时候也跟你一起胆小,所以老交不到好朋友。正确的做法就是和他一起玩,如果他欺负你,或做了一些你不喜欢的事,告诉他你不要,不想,他打你,你就打过去,而不是用吐口水这种最没用的做法。
结果没过几天,这闺女跟我说,她喜欢那个某某同学了,他们现在是最好的朋友了。
当你没说教,用小朋友的思维跟她分享时,她才更愿意跟你说有关在幼儿园的一切事情。
除了她的分享,我还会根据老师上传的照片来验证她是否会不会说谎,比如吃什么,做什么手工,都是每天在幼儿园家园APP上都能看到的事实。
所以,今天有家长跟我说,怎么会有体罚,小房间事件,怎么孩子从来没提过,不懂老师为什么这么做,问我有没有跟老师谈过体罚的事。
其实,我很少跟老师聊天,除了日常的活动通知以外,几乎就没聊天过的。对于幼儿园的适当体罚,我也觉得挺正常的,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有情绪,也是需要一些适当的小技巧才能管好班里的20个小朋友的。
面对体罚,比起质问老师,我觉得更应该是引导孩子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与威胁。
但保护好自己的前提,是你要知道她是如何受到威胁的,这就需要你从小培养分享的好习惯。
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说过,家长和老师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孩子联系,孩子是家长和老师联系的唯一桥梁。家长或者老师绕过孩子互相联系,我认为是教育的失败。
我一直以来都很相信因果循环的定律,你种下什么果必定会收到什么样的因。每天花30分钟跟孩子聊天,日积月累,你就会成为一个比别的家长还知道更多的人,收获一个什么都会跟你分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