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和关爱并不矛盾,一句话参悟了十年。
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的性格特征。
“学生对老师行礼,老师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学生据此分析,老先生和蔼而又不失严格。借机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有学生偏爱和蔼,有学生偏爱严格,也有的同学认为该严就严,该松就松,最好能幽默点。
极端不行,中和不易。
儿时上学,难得见老师的笑脸。初当老师,立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学生作业不交,没事,明天带来就行,几天后一群学生不交作业。上课睡觉,淘气,回家早点休息,没想到考试也睡。口舌之争,大打出手,你们能不能收敛一下,文明校园为何多了江湖的匪气?学生认为老师管不了,家长认为老师不会教,领导手心捏把汗。
再当班主任立志褒善贬恶、赏罚分明。过多的说教与处理,班级纪律自然不错,但是学生人人自危,班级毫无活力。成绩虽然大好,但师生关系剑拔弩张,家校关系也貌合神离。我时常反思,这是不是我当老师的初衷?答案非常明确,不是。
校闹新闻不断,学校多息事宁人,老师人人自危,十分苦恼。一次,跟学校王国利老师谈及此事,王老师说:“严格怎么不行呢?严是爱,松是害,但是你得会严才行。”不断思考,小有所得。学生出现问题,说服时要有理有据,让学生信服;处理时要合情合理,帮学生提升。说话气势汹汹,未必言之有理。处理简单粗暴,必定天怒人怨。做好家校交流,成就学生和家长,这才是作为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关爱与严格,貌似水火不容,其实缺一不可。相互交织,方能取得最佳育人效果。学生需要安全、尊重、归属感,同时也需要自我实现。一味温和,遇事不处理,不能给全体同学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老师,不能称为好老师。一味严格,不给学生提供解决方案,帮助查缺补漏,养成习惯的老师也当不好人生导师。不愿意花时间在家校交流,经常引起家校误会的老师,注定工作问题频发,缺乏成就感。只有搭建好班级管理体系,培育好管理人才,制定好管理规则,确定好培养目标,坚持养成良好习惯,做足家校交流,之后才能让关爱和严格有稳健的发挥平台。
不知再过十年,又作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