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她起名“慕心”,意为对彼此的爱慕之心。
父亲姓盛。
十八岁那年,突然火了“圣母”一词,从此盛慕心成为了圣母心,每每有人恶意地用外号召唤她,慕心都气出了一团毛线,即便强调了一百九十二遍“我叫盛慕心,不是圣母心!”这三个字都依然像苍蝇一般挥之不去。最终一口气只能勉强吞下,埋头写试卷。
慕心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小说里这样的名字一般配有清秀干净的脸庞,乌黑长直的秀发,外加明里暗里追求者无数,每天最困扰的便是该怎么拒绝这个敏感脆弱的男孩纸又不让他受伤,于是闺蜜现身情投意合。
可惜我们的慕心并不是那么受欢迎。一个被点名回答问题就能紧张到满脸通红,口齿不清的孩子,能受到多少关注呢。十八岁是个追求张扬的年龄,可我们的慕心每天最大的心愿的就是“忽略我吧,忽略我吧”。
除了名字,慕心的青春就是一个大写的平凡。
故事到了这里,是不是该出现一个春风般温暖的男生,让我们的女主坠入爱河?
爱河是坠入了,而且不止一次,喜欢一个人到底是不是能控制的事情呢?如果能够控制,为什么我喜欢上的是A,而不是BCD呢?如果不能控制,为什么慕心选择的都是同一个类型的男生呢?他们都不是篮球上挥汗时女孩子们围观呐喊的对象,不是班草级草校草,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也不是扛把子的小流氓。他们是平凡安静的孩子,笑起来有一点点暖,但是又透着一些些遥远的冰冷。
只是课间在楼下买小吃后上楼抬头的一瞬间,撞上头顶撒着逆光眼神干净澄明的男孩,对视五秒,擦肩而过,这一幕就被刻在慕心心中。从此任何时候走在人群中,她都张望着寻找这个眼神。
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慕心就叫他小清,清澈的清。从此这个完全的陌生人成了她忙碌而空洞的高中生涯的一部分。
年轻时候喜欢的任何一个人,其实都是一块拼图,用来拼接被青春撑开造成的空洞,可是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形状,如何拼接,只能不断盲目的尝试,有的拼图形状大了,不顾疼痛硬生生塞得血肉模糊,有的拼图拐角太尖,被膈得疼得嗷嗷叫,有的拼图小了,只能找来好几片……
慕心晚饭后趴在操场边的围栏上,张望着,回忆着,发着呆,寻找的小清,可是没有找到。她究竟有多想和对方在一起呢?其实是很恐惧的,对于她而言,可以期盼他,寻找他,远远望着他,就是青春最美好的事了。青春期喜欢上的人具有的意义不可以用得到与否来衡量,他的存在让空洞的一片心灵得以寄托,得到和失去都像朝着湖面扔一块大石,非惊起层层波澜,其实张望就够了。
我们平凡的慕心继续过着平凡的高三时光,就如每一个你一样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