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是《红星照耀中国》里毛泽东的小传。
书中的毛泽东的外貌主要是面容瘦削,很像林肯,个子比一般中国人高,背有些驼,头发浓密且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高,颧骨突出,给人一种极具智慧的印象。毛泽东的性格很朴实,就像普通的村民一样。他的言辞举止很亲和,但是也不乏坚定的感觉。我觉得这和他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毛泽东出身湖南的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毛顺生早年是贫农,因为欠了钱所以参加了部队。退伍后靠做小买卖、精打细算攒钱,陆续赎回田地,又购置新地,让家境慢慢好转。毛泽东母亲文七妹善良宽厚,常接济穷人。这样的家庭出身,我觉得对毛泽东有很大的影响。父亲勤劳致富、重视土地的观念,让他深知劳动与土地对百姓的重要性。而母亲的慈悲,也在他心中播下同情弱者的种子。这样的出身能够更清除的看到世界,使毛泽东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反抗精神,也让他日后走上探索解放穷苦大众的道路。
少年求学时,毛泽东在许多不同的私塾进行学习。在这一段求学之旅中,毛泽东接触到西方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思想,这使他的思想收到了影响。他不满足于书本知识,经常和同学探讨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在长沙的时候,他目睹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深刻意识到救国救民的责任。辛亥革命的到来,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浪潮涌起,毛泽东决定投笔从戎,短暂军旅生涯后,又重返校园,在湖南医师潜心钻研。在这里,他结识蔡和森等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学会,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影响下,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救国的希望。这一段的故事,也就是他的青年时期,在一本名为《恰同学少年》的书中有写到。这本书描写了革命青年们学习救国的故事,可以看一看。终于,在1921年,毛泽东带着辛苦学习得来的硕果,正式踏上了革命征程。
而在革命的道路上,毛泽东的贡献也非常大。他指出了许多观点来帮助革命成功。我来说几个我认为最主要的贡献。第一个是建立根据地。毛泽东在井冈山实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苦农民分到田地,获得了支持,让红军和根据地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他领导陕甘宁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渡过经济困难,为革命保存了力量,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点就是在战斗中的贡献。毛泽东知道武装是很重要的,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句名言。他领导人们革命,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井冈山时期,他领导红军多次击败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持久战、游击战理论,让共产党军队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使战斗力大幅提升。第3点就是毛泽东在思想上的贡献。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长征结束后,他写下《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1942年,他发动延安整风运动,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团结统一的重要思想基础。
由此可知,毛泽东在革命中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这是一个共产主义阶级战士对国家的贡献。毛泽东不只是毛泽东,更是全国人民的代表,体现了在危难之中挺身而出的那一群人的无私奉献。毛泽东为什么会毅然决然的踏上这一条革命之路呢?在不同的地方和年龄时,他受到了许多影响,正是这些影响坚定了他要革命的决心。在少年时期,他的父母就为他做了榜样。她的父亲勤劳能干,让整个家从贫困走向富裕。她的母亲善良热心,培养了毛泽东崇高的道德情怀。在幼年,他形成朴素的道德良知,对于不公平的事会感到愤愤不平。这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而他在湖南的时候,遇到了饥荒,饥民向上层请求救济却遭傲慢对待,游行示威也被残酷镇压,这让毛泽东对百姓所受冤屈“深感不平”。各种因为压榨而产生的起义被残酷镇压,无数的平民百姓死于非命,更让毛泽东看到了民间疾苦以及中国急需改革的现状。这些事件让他深刻感受到穷苦人所受的欺压,促使他思考改变社会现状。我觉得尤其是当他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周围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都有着统一的目标,相同的情怀。咱们彼此互相学习,进步,更是毛泽东坚定了改革的思想。而直接在思想上的影响,则是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毛泽东在北京期间,在李大钊帮助下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聆听演讲,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来他又多次拜访李大钊,与陈独秀会晤,阅读了许多介绍苏俄情况的书刊和马克思主义著作,思想发生重大转变,逐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坚定了革命信念。
正是这些影响,让毛泽东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功绩和贡献,想必无需多言。正式因为前人的影响,才有了今天的社会安定,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我们应不忘伟人们的贡献,并努力学习他们的精神,努力进步,建设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