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7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于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个人可处以50至200元的罚款。
新条例实施第一天,“预热功课”不足的小伙伴将会收到罚单。另外,早7-9点、晚17-19点的时间限制,让不少加班族表示已经哭晕在厕所。
1. 湿垃圾,即易腐垃圾,是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2. 干垃圾,即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活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需要予以调整。
3.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废油漆及其容器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4. 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生活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占地、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减少危害,其中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
上海湿垃圾“供电”2500万度。据悉,近30个月用过的电中,有2500万度电其实是自己扔出去的湿垃圾所“生产”和贡献的!
最新统计显示,上海目前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5050吨/日,根据规划,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跃升至7000吨/日。
随着上海湿垃圾末端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将来,更多湿垃圾将转变为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除了发电外还可以处理变成土壤调节剂、肥料等。想想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投放湿垃圾,为什么必须“破袋”?根据本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及投放目录,目前市面上的塑料垃圾袋、塑料袋都属于干垃圾,在投放湿垃圾时应除袋投放,将垃圾袋与湿垃圾分离开来投放。市绿化市容局相关专家解释,上海自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分类成效提升明显,全程分类体系进一步健全。但个别不除袋的情况还是会发生,这会影响湿垃圾预处理的质量。
垃圾分类这场“战争”,已经是迫在眉睫!
瘦骨嶙峋的北极熊们,缓慢地在垃圾堆里行走,附近的冰山早已融化,它只能靠翻找垃圾桶寻找食物,暂时维系着自己的生命。
错把塑料当食物,喂给宝宝的鸟妈妈。
被塑料袋弄得快窒息了的海鸥。
关爱地球,从细节做起,让我们做地球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