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东奔西走已是常态。因为求学、工作、婚姻……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生活,投身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个新的人。曾经情投意合的发小,曾经形影不离的闺蜜,都慢慢被我们封存在记忆深处。如果有幸重逢,可能会惊觉,眼前这个人,和我们记忆中的那个人,几乎是两个人。抚今追昔,真是悲欣交集。
《赠卫八处士》,就是描写诗人和朋友几十年后相见的场景。
人生就是这样无奈,明明是好朋友,却像参星和商星一样,此出彼没,总不能相见。诗人把普通人的人生感慨,一下子拉到了宇宙星辰的高度。诗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人生的无力感,这种无力不是属于哪一个人,而属于所有人。这是一种人生的常态。
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不如意的人生常态,接下来的两句才会如此动人。“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今晚到底是什么好日子?我居然能够跟你坐在同一盏灯光下。“今夕何夕”,这真是一个特别古老的感慨。《诗经》里讲,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今夕何夕,真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喜悦。入夜时分,天涯羁旅,本来应该是凄凉的。可是这次投宿的不是旅店,而是朋友的家。朋友的烛光照亮了自己,这是多么温暖!读着这样的诗句,连我们都觉着久别重逢,真是喜出望外,暖在心头。
久别重逢的喜悦过去了,细细打量,悲从中来。原来咱们都老了。当年分别的时候还是翩翩少年,再次相见,都已两鬓苍苍。之前有首特别流行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所谓“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就是歌里所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种对于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自己老了,卫八处士也老了。当年的朋友们呢?问问这个,没了。问问那个,也没了。当年的青葱少年,竟然已经有一半都成了泉下之鬼。问一声,叹一声,心里翻江倒海,如烈火焚烧。当年汉武帝也讲过,“少壮几时奈老何”。曹丕也讲过,“亲故姓名,半为鬼录”。人到中年,本来就难免亲朋凋零的悲哀,何况诗人还赶上了安史之乱。时代的悲剧,放大了人生的悲剧,让人不由得“惊呼热衷肠”。
当年分别的时候,你还没结婚。如今重逢,你都已儿女成行。诗人突然到来,朋友家里也没什么储备,偏偏外面又下起了雨,幸好自家菜园子里种着韭菜,就冒着雨到院子里割一把韭菜下饭,黄米饭刚刚煮好,又热又香,一绿一黄,一冷一暖。不是珍馐美味,却是家的味道,让人心里特别踏实。酒暖了,饭好了,主人卫八处士举起了酒杯:适逢乱世,见面不易,多喝几杯吧!主人连干十杯也不醉,因为心意太诚、情意太深,一切都放在酒里,所以才一杯一杯复一杯。
明天,我就要越过华山,踏上新的路途,咱们两个之间,将再次隔水隔山,世事难料,后会难期,欢乐仅仅属于今宵,明日一别,后会难期。
聚少离多,不是我们两个人的事,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