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几个同学聚会,谈到昔日陶老师。大家都有想要见的欲望,尤其是我。因为我知道我在那个方面是有功课的。
赵同学承接了这个任务,既找到了老师,也安排了晚餐。同时一个人驱车一个多小时去新址拜访老师。
见面时,几个同学正好上了洗手间。我在楼道闲逛,然后一股烟味吸引了我,接着我看到了曾经在记忆中的老师。中年咸鱼男,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
老师明显看去,近六十的年龄,有着不太整齐干净的头发,还有很朴质的衣着。随着同学的如贯而入,老师在努力搜索着20年前的记忆与故事。言语也有些不利索的部分。
下楼去酒店吃饭,另一位同学小声地说:相见不如留恋。我听懂了她的意识,是,岁月并不按照我们的期待那样发展,我的老师老了。不单纯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衰老。
在一个学校工作20多年,周而复始,有多少人还能保持生命的青春与活力?
贴心的同学在酒店订好了位置。在酒中打开了话匣。
过往的模糊顿时清晰。如果不是同学吐槽,我都不知道在学潮时曾坐着男同学的自行车到处串联,也不知道自己曾冲动下想去北京,还有深夜的翻墙而出,我听到了过往的那个热血的自己,而我自动屏蔽了这一切。在我的潜意识里是有多么地不能接受自己的幼稚与冲动?
还有在校的三年,我们一直活跃着,搞了各种活动,那时曾创下学校近20年都没有的回忆。
如今我们也都是奔五或则五十多的人了,在谈及过往的冲动,热情,幼稚时,我们几近失笑。
吃完饭,和老师一起坐七号线回武昌。再次感恩老师在我十几岁的陪伴,在那些精力无法宣泄的日子,在单调乏味的学校生活中,老师的寝室里有看不完的书,讲不完的故事,在那个房间,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能给我滋养的知识,而老师那时候是我安全的港湾。
老师回忆到那个时候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做了那个年龄应该做的事。
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青春的躁动不安,曾被压抑的能量,在中年又再次开启!我能创造什么从而让这些能量更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