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我读过的第一本教人们阅读的书,当时我刚开始学习阅读,虽然我意识到自己在阅读方面存在问题,读完的书什么都记不住,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直到遇到这本书,让我收获很大。
好的书无论什么时候读都会有收获,因为书的内容经的起岁月的考验,而且我们自己也一直在成长进步,不断积累新知识,更新旧的认知。
很多讲阅读的书都提到有些书籍是值得读一辈子的,当你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翻,或者给你力量,或者给你新的启迪,而我很庆幸自己找到这么一本书,我常常会为书中的表述所折服,有种瞬间豁然开朗的感觉,惊讶作者怎么能够把如此抽象的概念解释的如此精妙。正是由于这本书于我而言的特殊意义,我又开始重读她,并且打算用“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来温习这本书。以下就是我对第一章的摘抄和评论: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多,更方便,公众号文章,抖音视频等等,因为太容易获得,我们不需要再费力从书本中寻求知识,我们只要被动的接受媒体给我们灌输的大量资讯,然而这些知识里有多少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需要主动获得的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否则再有料的信息也只会昙花一现闪过大脑,不曾在我们脑海中划过一道涟漪。
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就像那只球一样,是被主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我们所阅读的书就好像那只球,作者写书是在出球,而当读者从万千本书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时,一样是在发球,两者的共同点是主动,尤其对阅读者而言,越主动收获越大。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给阅读这项艺术下了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阅读全凭自我的理解能力,你能理解多少就能提升多少,这需要靠你的心智能力。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第一种的无知是连字母都没学过,当然无法阅读。第二种的无知却是读错了许多书。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称这种人是书呆子,无知的阅读者。总有一些书呆子读得太广,却读不通。希腊人给这种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的人一种特别称呼,这也可运用在任何年纪、好读书却读不懂的人身上。他们就叫“半瓶醋”(Sophomores)。
这也是我一直在学习如何阅读的原因,我不希望自己成为半瓶醋,白白浪费很多好书。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这也印证了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有些书是值得反复咀嚼消化的,我在努力寻找这样的书。
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其实检视阅读就是很多书里提到的快速阅读,要读的又快又好。但对于分析阅读作者的表述当真精妙的令人佩服。我不仅想起在《洋葱阅读法》这本书里作者关于核弹式主题阅读的描述,用长期的时间去钻研一个领域,不断学习不断领悟,这不就是分析阅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