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母亲同样重要。
在三岁以前父亲与孩子关系没有那么亲密,等孩子长到四岁,父亲的影响力会慢慢展现出来。
如果母亲不能成功地将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父亲身上 ,孩子在社会兴趣发展上就会遇到阻碍。
父母关系不好,孩子会危机重重。父母有可能把孩子当成夫妻战争中的武器,争夺孩子的爱。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他们会充分利用父母之间的分歧,并以此来挑起父母之间的战争。
此时家庭的氛围基调是竞争,而非合作。在这样的氛围中是无法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的。
同时在父母的婚姻中,孩子获得了对婚姻的第一印象,这一印象会对他的一生带来影响。
婚姻应当是两个人合作无间的经营 ,追求的是两者共同的利益 ,实现共赢。
婚姻中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在家庭中最不需要的就是权威的存在。
如果父亲脾气暴躁 ,控制家庭中其他成员,那么男孩对男人的概念就会有偏差,而女孩则更受其害,她们会视男人为暴君 ,婚姻对她们而言,意味着屈从和奴役。
如果母亲强势爱唠叨,那么女孩会模仿她,变得尖酸刻薄,男孩子会变得唯唯喏喏、毫无主见。
一位好的父亲,应该是妻子的好伴侣、孩子的好玩伴、社会的好成员。他有能力处理好人生的三大问题——工作、友谊和爱情。
即使父亲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这也是夫妻的共同收入,他们只是家庭分工的不同而已。父亲没有权利把自己当成家庭的主宰,把其他人视为自己的附庸品。
家庭中不应存在统治,任何可能导致不平等的事情都应避免。
如果家庭真正平等,那么无论母亲是否对家庭收入有贡献,都不存在谁赚了钱,钱是谁的等这种问题。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孩子终其一生都把父亲视为偶像或者最大的对手。
惩罚,尤其是体罚,总是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任何无法以友善的方式进行的教育,都是错误的、无效的教育。
当一个家庭中以父亲为主惩罚孩子,那么会有两个不利影响。
第一、是母亲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当母亲说“等你爸爸回来教训你”或者“我告诉你爸爸去”。这会让孩子认为父亲(男人)权威和力量的象征。
第二、这会破坏父亲和孩子的关系,让父亲成为孩子的对手。
社会上普遍流行一种说法“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失控的孩子=中国式家庭”,父亲的角色为何会失却?
很多母亲会控诉父亲一回家就玩游戏,不带孩子不干家务活。事实上,父亲与孩子的连接不像母亲与孩子的连接那么紧密那么天然,父亲与孩子的感情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是一次次带孩子玩耍、哄孩子睡觉、给孩子洗澡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可能父亲带孩子出去玩,会搞的孩子一身脏兮兮的回家,哄孩子睡觉会比孩子先睡着,给孩子洗澡会弄得一地狼籍。很多母亲看到了就会批评指责唠叨,于是父亲就干脆不干了“反正我也做不好,做了也是挨骂,那就你来做好了。”
于是所有的事情都由母亲来扛,但是母亲会觉得辛苦疲惫,于是两个人之间的战争再次爆发,陷入恶性循环,直至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缺失。
正面管教一再在强调“感觉好才能做的好。”这样的观点不仅适合孩子,同样适合成人。批评指责毫无用处,鼓励是最应该做的。
母亲们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父亲带孩子玩可以培养孩子勇敢、乐观、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玩的一身脏兮兮的说明他们玩的很尽兴,很开心。而且父亲带孩子出去玩,母亲正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充电,给自己的能量杯加满,这岂不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