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新闻稿里看到这只猫,炎热的夏天一只小黄猫在一棵树下蹲守,背景应该是一片金黄色的麦田?大概五六月份的样子,沉甸甸麦穗低垂着。
小黄猫静静地观望远方的一切,是陌生人的临近,还是主人的脚步?或者是一只小鸟飞过,还是一阵风吹过?但从它从容淡定的眼神看起来又仿佛都不是,难道跟人一样陷入了沉思,进入了发呆状态?你不是猫所以猫的世界你不懂。
看照片的拍摄者应该是用了人物模式,重点突出了猫的形象,背景虚化了,所以猫的神态清晰可见。
据网上查知,猫的瞳孔呈竖条状,大白天眯成一条缝,环境变暗时就张大,最大可扩展300倍(人类瞳孔最多只能变大14倍)。猫咪眼睛后部还有一层荧光膜,它将未吸收的光反射回视网膜上,这一适应性变化帮助猫在昏暗中视物,还使它们的眼睛在被光照到的时候于黑暗中闪闪发亮。此外,它们的外围视觉也比我们强。
猫咪视觉的其余部分就没有这么犀利了。由于猫咪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更少,也就是光感受器更少,因此我们认为猫眼中的世界更加静态,能捕捉的色调也比人类更少。
这些视锥细胞还影响着视力清晰度,故而猫虽有出色的暗视觉,但它们的视力却更为模糊。
猫咪距离60厘米才能看到的东西,我们在30米外也能看到。但这不会影响它们的敏捷度。比起面对饱含复杂细节与颜色的静态图像,猫对事物的动态更容易作出反应,因此较弱的颜色视觉并不会给它们造成困扰。
安逸的猫(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