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The Eureka Factor: Aha Moments, Creative Insight, and the Brain(《用科学打开脑中的顿悟密码:搞懂创意从哪来,让它变成你的》,作者Mark Beeman和John Kounios)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李笑来老师说自己专注于阅读某些领域的书:心理学、经济学、策略学、脑科学,因为这些领域的书籍有助于我们认清现实,思考未来,属于有繁殖能力的知识。
为什么有些人的大脑比较容易产生瞬间顿悟?顿悟能力如何在大脑中形成?我们如何才能提高顿悟的机会?这些都是这本书里探讨的问题。
认知神经科学是相对新兴的领域,科学家们通过测量大脑活动的新技术,解释人类如何察觉、记忆、思考、感觉以及顿悟等。而这两位研究神经科学的杰出心理学家正是从认知神经以及心理学的角度,探索瞬间洞察力,为我们破解神秘思考力。
“啊哈!我想到了!”是哪冒出来的?
有阿基米德从浴缸跳出来、牛顿见到苹果的顿悟,也有创作者抓住了旋律或是故事的灵感,人类历史上充满了关于灵光创造发现的传说。这并不容易。随着我们大脑的发育,我们不太会再像小孩一样问10万个为什么。在青春期发育的时候,大脑形成了额叶,这个区域帮助我们减少选择可能性,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做决定。
有些人认为,所谓的顿悟,不过是以前各种点子的集合,而不是真的灵光一现。不过神经科学家观察脑波图发现,在灵光一现的时刻,右颞叶会有活动。不仅如此,即使我们在做一些和理性相关的事情时,右脑其实也在运作。左脑需要右脑的协同才能形成连接,产生瞬间洞察力,让我们想出点子。
洗澡就能想出好点子的条件是什么?
好点子的孕育需要合适的环境。你有没有在洗澡的时候突然想到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当周围没有什么事情让我们分心的时候,我们更容易进入自己的心灵空间。哗哗的水流声就是一种白噪音,屏蔽了其他声音,水的触感当然也很好,这一切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集中思考一些有难度的问题。
此时,我窃喜自己找到可以多花些时间享受沐浴的好理由了。不过我们不能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
书中提到,洞察力源于各种各样的理念、想法,有这个基础,才能冒出新点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当我们吸收了广博的知识,多观察,多思考的时候,才会善于融会贯通,产生更多灵光。
如何切换到顿悟模式练创意?
“啊哈”顿悟时刻,是可以营造和练习的。
一个策略是“远距联想”:有时候,可以想想长远的事情,比如五年后、十年后,而不是近在眼前的事情。因为想马上要发生的事情,容易侧重于分析。而如果想近乎无法想象的事情,就容易突发奇想,迸出各种各样的点子。
另一个策略是改变思维方式,不时尝试着不墨守成规,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比如走访些不那么正式、常规的地方会有助于点燃创意的火花。
除了这两个策略以外,书里还有些建议,值得一试:
通勤的时候花几分钟闭目沉思;
找相对隔绝、不会分心的时候(如淋浴),让思绪流动;
拥有积极的好心情、排除紧张情绪,灵感才会乐于光顾。
书里提到两种工作模式:一种追求生产力(有一个接一个明确的截至日,紧张的工作节奏),一种鼓励创造力(相对自由)。结果是,思考的自由可以激发洞察力,而焦虑总是会削弱洞察能力。因此,尽量减少焦虑吧。
最后,如果有时候觉得对还未发生的事情有直觉,这也很有帮助。虽然这不一定直接带来洞察力,但强化直觉是一种积累,有利于未来的顿悟。
这不,听两位作者的话,我去收集更多理念想法了。明天就来介绍 Benedict Carey 在2015年出版的书:How We Learn: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en, Where and Why It Happens,谈谈关于学习的真相和一些技巧,欢迎关注。
无戒日更挑战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