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个季的清香,这春游苏堤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满了池塘……”。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男孩在院子里唱着。
王泽卿在一旁看着,心里微微感慨,一转眼林祥麟都这么大了,这孩子的嗓子真是祖师爷赏饭,乃是天生的宝嗓,小小年纪唱着天平歌词却如此有味道,可惜自己的嗓子天生不足,只能后天勤加修炼数十年才能如此。
吊完了嗓子,林祥麟便规规矩矩的站在了王泽卿的旁边,但一双明亮的眼眸却四下乱转,很是机灵可爱。王泽卿见状,压了压想要翘起的嘴角,一脸严肃问他,“麟子,你想不想学习传统相声?”林祥麟这时候收起了心神,坚定的看着他的师父,说,“想”。王泽卿虽已五十多岁,但依旧风骨凛然,认真起来有种不怒而威的气势,说“那你是喜欢传统相声还是电视上演的那些相声。”林祥麟说,“我喜欢传统相声,不喜欢那些电视上演的那些相声,感觉那些人说的一点意思也没有,传统相声多厉害,我一定要把他学好。”“那今日你便跟我开始学习传统相声,记住你今天所说的话,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把传统相声传扬下去,现在的很多相声演员说什么新型相声,其实就是嫌传统相声练起来累,还说什么传统相声已经很老旧了,该有新的表演方式了,那都是胡说八道,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历了几百年沉淀的逗人笑的玩意,怎么能舍弃,他们有的人会一个段子就能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就能说一辈子,但是这都不是传统的相声!”说到这里,王泽卿也不禁开始愤怒起来,眼里带着愤慨与一丝悲哀。
由于王泽卿不喜欢曲艺团的管束,更加厌恶曲艺团对传统相声的压制,就退出了曲艺团,一个人去闯荡天下,在他来到清沙湾的时候,捡到了被抛弃的林祥麟,当时也并没有打算收徒,只是一时不忍,就把还在襁褓之中的林祥麟收养了下来,随着麟子慢慢长大,开始喜欢上了相声,王泽卿才开始教他,那时候他才发现了麟子的天赋,便一直到如今。
那个时代的很多人都不喜欢在街头听相声,只愿意花钱去茶馆啊里面去,所以师徒两人只能在清沙湾这里在街头卖艺,说完一段后去收钱,此时手背向上,意味着我们不是乞丐,不讨钱,靠着自己这一门手艺去养活自己,所以他们行的端,做的直。就连当初相声最落魄的时候,一个相声演员没钱过年,大过年外出身披孝服哭自己死去的父亲去赚钱,也不愿去讨钱,这叫艺德。
这天一大早,林祥麟被王泽卿叫了起来,说:“今天有市集,我们去撂地演出。”一听此言,林祥麟从床上蹦了起来,欢呼到,真的?见状,王泽卿笑了,说:“骗你了话你当我师父如何?”林祥麟一脸嫌弃的说:“师父,可不带你这么埋汰人的。”王泽卿一脸生无可恋,这货是谁家的,反正我不认识,真是个活宝。
在街头卖艺比想象中的更难,什么都能遇到,而相声演员的能力,就是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观众逗乐,就算是有醉汉拿着酒瓶子当场抡酒瓶子砸人,也得圆回来,这也是街头艺人的不易之处。在开始的时候,林祥麟敲锣去吸引路人的注意力,把人吸引过来,就开始了演出。师徒两人一起来了段《口吐莲花》,王泽卿来了段单口,然后唱了《白蛇传》,说了《卖五器》,最后来了一段《劝人方》。把观众逗的直乐。期间还有很多观众搭茬和起哄,这就是相声的好处,你可以搭茬,听个交响乐看个芭蕾舞,你搭茬保安能把你抬出去扔了信不?
但是在清沙湾撂地演出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在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王泽卿和林祥麟开始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最北到过黑龙江,最南到过广东,一直在流浪,在那个相声最没落的年代里,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带着一个聪慧的孩子一直在坚持传统,想要将它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