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年四季,似乎这觉是怎么也睡不够。
说道睡觉,其实今人还好,毕竟各色娱乐活动丰富无比,这不,前些天刚出了个数据,说在中国,每天晚上至少有5000万人熬夜到0点以后。熬夜做什么?反正肯定不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读书。玩手机、玩电脑游戏、唱K、泡吧……今天人们的夜生活实在是丰富的很。那么在古代呢?
古代没有电,没有电灯,照明都不方便,蜡烛、油灯稍微穷苦些的家庭都不能每日使用。有这么一句俗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人理解成这是一种闲适的农耕生活的反映,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穷苦劳动人民向自然规律的妥协罢了。天亮时耕作,天黑后什么事都做不了,就只有睡觉和造人了,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但凡没有战争的年岁人口都会快速的增长。
青史不会记载底层人民日落后的单调生活,见诸于书简辞章的都是些大事趣事奇事怪事。所以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是古人关于睡觉的事都是这样的。
庄子为漆园吏时,眠于蒙地,于睡梦中见到自己变成了蝴蝶,醒来后惶恐不安,一直琢磨着到底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睡觉睡出来个大道理,西方也就牛顿能够媲美了。
然而古人睡觉不仅能睡出来个大道理还能睡出来一份赫赫功业。
三顾茅庐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刘备前两次拜访诸葛亮,都不巧诸葛亮正好外出了。第三次拜访,总算没外出,但是这次,刘备到的时候诸葛亮恰好在睡觉。刘备想着得拿出个礼贤下士的精神啊,那就等着吧。等了三个时辰,诸葛亮总算醒了。诸葛亮醒来一看,中山靖王之后堂堂皇叔在外面候着呢,赶紧把三分天下之计献上。睡时明主候身侧,醒来妙计定三分。
像智圣一样睡出一份功业怕是不敢想,但学书圣睡出个媳妇这个倒是都可以想想。
据记载,东晋大将军郗鉴想在丞相王导的家族子弟中为自己的小女儿选择一个如意郎君,于是到王家府邸上挑选。王氏子弟中一干适龄青年听说大将军来选女婿,纷纷正襟危坐,拿出最好的派头来。唯独有一个年轻人偏偏不在乎。大将军登门的时候还在东侧厢房的床袒胸露腹的呼呼大睡。没成想,这个年轻人还偏偏被郗鉴看上了,于是把女儿嫁给了这个年轻人,流传下一个东床快婿的美好故事。不得不说,郗鉴大将军的眼光还是非常准的。这个年轻人是谁呢?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
看了上面这些,你可千万别以为古人就知道睡睡睡的。大丈夫生就七尺男儿身,自当捐躯以报国。报国无门呢?那肯定更睡不着了。陆游不就写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年龄大了,病倒了,但是还没有好好地报效国家呢,听听窗外的风雨大作,也就只能期望一下梦中能够有铁马冰河了。
人生不得意处,飘泊羁旅,如何安眠?想想远方的朋友,和自己一样遭时不遇,心里就更难受了,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苏
东坡的豁达,所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
当然,也有真正超脱世外的,真的做到了一天到晚就是睡,还一睡好多年呢。传闻,唐代有一高人,名为陈抟,访仙修道得悟《睡梦心经》一卷,于是从此之后,整日昏睡不起,自唐代睡到了宋代,睡得人间第一长寿,被称之为陈抟老祖,还受到了唐宋两代皇帝的多次接见。至于此中真相,今已不可考。不过通过这个传说,也倒可以窥见古人的一些趣味,整日睡觉居然也想着睡出个长生来。
古人惜时,但受限于天时人事,于是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苦读故事。今人物产丰饶无虞,看着秋光正好,为何要昏昏欲睡,又为何要整日沉迷于手机与游戏呢?还是多珍惜时间,多读些书吧。
本文首发于头条号:约读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