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许多文章、书籍中看到对于本书观点的引用,一直没拿出时间好好拜读,而今疫情在家,正好可以畅读一番。
整本书基本都是在通过叙事的方式,以一个成年人对小孩子的口吻深入浅出地阐述一些道理,使得即使没有财务基础的读者也可以轻松理解作者的观点,而那些有财务基础的读者也可以拓宽自己对于财务的理解。
不过,我对本书的观点并非完全赞同,接下来我将分三个部分来表达我的感受,分别是书中我深受启发的观点、觉得有趣的观点和不赞同的观点。
#我深受启发的观点
书中受过教育的“穷爸爸”对儿子说:“儿子,我希望你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这样你就能在大公司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且会收入不菲。”富爸爸却希望他去研究钱的运动规律,好让钱为他所用。
穷爸爸所描述的成长路线对于大多数来说是一种奢望,但富爸爸却认为这样的生活就像是“老鼠赛跑”——“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他们的生活永远被这两种感觉所控制:恐惧和贪婪。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
诚然,每个大学生刚毕业时都既没有投资的资本和眼界,也没有能力去创作出能够给自己持续带来收入的作品,所以比较好的出路是,去大公司找一份比较稳定而且收入不菲的工作。但要时刻警醒自己的是,工作只是面对长期问题的一种暂时的解决办法,而若想实现财务自由,那么一个必要条件是,不再需要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也就是会拥有所谓的“睡后收入”。
而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一些资产,富爸爸说资产可以包括以下几类:1.不需我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2.股票,债券,能够产生收入的房地产,票据(借据);3.版税,如音乐、手稿、专利;4.其他任何有价值、可产生收入或有增值潜力并且有很好销路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投资意识,并且了解市场环境和相关法律。
#有趣的观点
作者对于资产和负债有自己的定义,他说,“资产是能把钱放进我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我口袋里取走的东西。”这或许也是本书大部分读者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观点。
我之所以说它有趣,是因为,尽管我并不十分赞同,但这种思维方式倒是比较新颖。
我之所以不太赞同,是因为,目前财务上对于资产和负债有着明确的定义,而且大家对于这两个词的定义都有着共识。作者想重新定义什么是资产和负债,但我觉得这没有必要,因为无论作者的影响力有多大,现行的财务规则是不会改变的,而这也让作者显得想要故意标新立异以博人眼球,而且还有可能让那些没有财务基础知识的读者走向误区。我觉得一个比较妥当的方法就是,作者可以创造合适的新词来总结他的观点,或者加一些限定词,这样既不会与现行概念发生冲突,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作者的原意。
而之所以觉得这个观点有意思,主要是因为,作者比普通人想得更深入了一步,如今大多数人依然热衷于买房买车,觉得这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但从来没有想过,其实购入这些并没有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好多少,反而是每个月都在缴纳着车贷、房贷而心甘情愿。如果按照作者的思维,先购入所谓的资产(也就是能生钱的东西),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再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或许会更合理一些。
#我不赞同的观点
作者反复在用自己定义的资产和负债,去贬低那些买房、买车、买了一大堆不值钱的东西的人,我认为不应该这样。生活不止有理财、赚钱,生活有很多维度,有的人就喜欢通过购物来愉悦自己,那么只要能够控制好度,只要能够改善生活、让自己保持愉悦,就算去买了一堆不值钱的东西,又有何妨呢?
金句:
·“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他们的生活永远被这两种感觉所控制:恐惧和贪婪。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这就是我所说的‘老鼠赛跑’。”
·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说‘我对钱没兴趣’,可他们却每天工作8小时。这只能说明他们并没有说出真相,如果他们对钱没兴趣,又何必工作呢?这种人比敛财的人病得更重。”
·如果你不能下定决心,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赚钱。机会总是转瞬即逝。知道什么时候要迅速做出决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