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诚信

古语说,“人不信无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信既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驱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都渴望讲诚信,希望别人讲诚信,但是却总是假借各种各样的或主观或客观的理由,有意无意的去扼杀自己的诚信。最终使自己深陷“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沼泽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属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立木为信。这一举动推动了变法的实行,使得秦国不断强盛,最终一统中国。

然而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发生了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搏得宠妃褒姒一笑,下令在都城20多处烽火台上点燃烽火。诸侯们看到烟火,都急急忙忙赶到,才发现这是君王为搏妻一笑的花招,都愤然离去。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却诸侯未到。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褒姒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个帝王无信,结局天差地别。可见,诚信非同小可。

不仅仅历史上有诚信的缺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个人诚信的缺失,企业诚信的缺失,政府诚信的缺失……考试作弊,偷逃税款,虚假广告,不守信用,违约严重,制假卖假,欺上瞒下,暗箱操作……一系列的失信行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社会怎么啦?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物质的社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人主义膨胀,利欲熏心成为常态。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个人利益得到充分尊重。一些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膨胀,为追求一己私利,不惜弄虚作假,坑蒙拐骗。使得社会失信现象严重,社会诚信受到冲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立国之本,作为民族兴旺发达的标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然而,现如今的教育体系多注重学生的分数,缺乏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培养。诚实守信作为中国的传统美德,应该给予重视。学校作为教育的大舞台,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三观,从而有效减少失信现象的发生。

法律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对于失信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法律不健全,对失信者的打击力不足,也是造成失信现象繁多的重要因素。在美国,有关诚信方面的法律有10多部,有着明确具体的法律条例,还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而我国法律对于失信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明显不够,使得失信者敢于违法,失信现象也就越来越多了。



再次踏上征程的时候,让我们携诚信上路吧,让我们这一路始终携诚信同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导语:昨天看了一篇关于信用的文章《三大颠覆,今日马云郑重宣布》,所以就想就信用问题进行简单的梳理阐述。 诚者,天之...
    江月的书妆台阅读 688评论 4 2
  • 和上课小伙伴的对话。 我:怎么摸不到你的脉搏呢? 她:你摸错了,应该摸左手。 我摸了半天:还是摸不到啊。 她:我来...
    墨临风阅读 80评论 0 0
  • 突然地想了,便做了。提笔记下,这点滴的思绪,嘴角上扬。心中满满的柔情,愿君安好。 ...
    轻念韶华阅读 726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