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天天要求学生多阅读,和学生自己昨天的阅读量拼多多,可是自己并没有做到。十一后返校,贺主任动员教师积极参与新城区教体局教科研活动月读书活动,还为教师准备了大量教育图书供自选。久违的阅读突然临至才发现自己丢掉书本太久,重拾书本这一个多月才粗略看了几十页。这薄薄的几十页里看到了以前苦苦思索学生诸多学习问题的答案,同时感慨参加工作后不阅读太久,很想用书中优秀的理论指导工作时,应用性的解读感到吃力。
书中的六条学习项法则。
1、当有了解的需求时,学习表现最好。
2、学习是一种极为强烈的个人情感体验。
3、所有行为,包括学习,都需要有自我定位。
4、学习是由威胁或挑战的经历所调节。
5、被人关爱、有所归属的情感状态对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6、有效的学习需要有个人的反馈。
学生自主学习的十个特征:
1、有学习的愿景和学习的目标。
2、有能力为教育制定出一份策略。
3、愿意承受可控的风险。
4、有决心和韧劲。
5、具备组织能力。
6、有能力发展出一个牢靠的支持网络。
7、能自我激励和自律。
8、积极主动,以行动为导向。
9、能进行自我批评(有能力对自己进行清晰而诚实的评估)
10、有正面自尊、信心和自我控制效率的能力。
阅读时有理解和消化的阻力,也有收获和认知的转变的快乐。
很多年来,心中一直萦绕着母校十中老师对曾经的一名优秀毕业生杨延青的印象 : 每天课间看蚂蚁上树的小伙子竟然成绩总是在学校名列前茅。
类似这样的话在多名母校老师那里听到过,在脑海中自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每当想起这句话,就成了萦绕心头的困惑。爱因斯坦说“成功来自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在我认知里,天分来自于勤奋。看蚂蚁上树不是在浪费时间吗?中考竞争那么激烈的初中,浪费了时间又怎么能做到成绩优秀?个人学识的肤浅导致疑惑长期存在,直到阅读了美.瑞克.玻斯纳 著作《 收获幸福的教育 》
书里讲一所学校以帮助学生生命之花多姿多彩,璀璨绽放而成为世界名校。书中的一个简短事例让我对看蚂蚁上树有了新的理解。
在这所学校,有一个学生给自己定了观察蚂蚱的课余项目。经过连续多个月的观察,这名学生发现了蚂蚱的食物习惯、迁徙规律,并写出了一篇论文。
当我读到这里,联想是我以前认知不到位才对看蚂蚁无法理解。我猜测蚂蚁在同一棵树上往上爬,有可能会沿着别的蚂蚁爬过后留下的信息素痕迹路线前进,也可能蚂蚁有探索精神,为了树顶的花蜜,走出一条自己的专有道路。在开辟这条向上攀爬的道路中,蚂蚁对树干的光滑和龟裂的不同体态反应都会让观察者有不同的收获。轻装上阵往上攀爬的蚂蚁,身负重荷向树下运送花蜜的蚂蚁,他们在道路交叉相遇时,我猜也会让观察者有更多惊喜的发现。触角会是交替碰吗?会碰几下?有没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看蚂蚁说明有新发现新认知的快乐,天天看蚂蚁,说明每天都有新的认知和快乐,还有恒心和意志。能从微处发现,会观察,有恒心,这一切不都是成功人士所隐藏的品质吗?
虽然这本书阅读的页码并不多,但已经让我对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有了新的观念认知。
一,保护学生的爱好,多去琢磨学生喜爱的东西,在和同事交流探讨、向学校领导专家请教、在网上搜索学习后,再决定干涉不干涉学生的爱好。
二,引导学生的爱好向深层次发展。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从爱好中收获更多观察、假设、探索、思考、研究的乐趣。
三、我认为学生不合理时,有可能会存在是我知识的落伍,而非学生的错误。
我想到几个提高自己的途径:
1、为克服阅读障碍想办法,先给自己配副舒适的眼镜,在阅读中眼睛减少酸痛。
2、通过和从远地方培训归来教师聊天,分享他们的培训心得。去找近距离培训的老师,探寻蹭课机会。
3、学习强国平台有丰富的课程,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和资源。
4、向学校工会主席申请团建活动经费,在团建活动中,开拓教学科研的新视野。
感谢各位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