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我带着小外甥女“小嘟”去我二姨家做客。
到那里,二姨便把家里所有的吃的都拿了出来,紧接着又去厨房忙活着准备午饭了。
客厅的橱柜上摆着各种摆件,小嘟就站在那儿上下看着。
我嘱咐着,“只能看,不许拿啊!都是瓷器,容易碎!”
她问,“那我拿小的行不行?这几个都是小的。我不会弄掉!”
“那也不许碰!别人家的东西只能看!”
见没商量的余地,她嘟着嘴往那儿一站。
有一阵儿时候,我在屋里听到一阵清脆的鸟叫声,越来越近。我往门边一看,小嘟正站那儿吹着一个奇怪的玩意儿。她开门进来,举着一个小狗样子的瓷玩意儿,神气地说:“这不是我拿的!是我姨姥娘给我的!你看,里面一装水,再吹的时候像个小鸟在叫!”
啾啾的鸟叫声阵阵漾开。
小嘟走近,在我旁边说,“姨姨,我很喜欢这个!能不能拿回家啊!”
“不能!这不是你的!没经过别人的允许,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你苗苗姐姐的!你姐姐一会儿就回来了!”
她看着我,隐约觉得在那个苗苗姐姐那儿不会有戏,便说,“那我去和姨姥娘说!”
“东西是谁的?是你姐姐的!其他人都不当家!听话,不许闹人!”
经我一再警告,小嘟安静了,直到二姨家的孙女苗苗放学回来都没再提要东西这件事。
午饭后,我和苗苗正在沙发上看电视,看都小嘟把二姨拽到一旁,我就知道她又开始打歪主意。我看着她,“过来坐好!”二姨笑着问小嘟,“你是想要啥东西不是?”小嘟点点头,声音虽小,距离不远的我却还是听到了。她说,“你和苗苗姐姐说,把这个小狗送给我吧!”她指着橱柜上的物件。
“不!这个不能给她!这是别人给我买的!”苗苗抢在二姨前面开口。
二姨看着苗苗,“你都这么大了!这是个小玩意儿,给她吧!你想要啥,我再给你买!”
“不给她!二姨你别理她!我回去给她买!这个还给苗苗留着!”我接着二姨的话表态。
看我和苗苗的态度都很强硬,二姨把它拿下来给小嘟,“只玩玩,别拿走啊!这是你姐姐的!你玩玩好了!”
听自己奶奶这么说,苗苗紧张的心放了下来,继续看电视,直到上学走也并没有多心地把东西藏起来。
知道自己的姨一贯是个实在人,下午临走的时候我特意看了看小嘟有没有拿东西。我一看她,她就下意识地把右手往后背。
“把手里拿的东西拿出来!你都玩过了,不能拿!得给你姐姐留下!”
“不是我拿的!这是姨姥娘送给我的!”说完,她往我二姨身后一站。
二姨说,“让她拿走吧!苗苗放学回来我给她说!这么小一个玩意,不值啥!妮妮喜欢就拿回去玩!你别一直瞪她,看把她吓的!”
“不能惯她!要不时间长了,她到谁家都想拿人家的东西!我小时候都烦别人家的小孩儿到我家了,我妈不经过我的允许就把东西给人家!她要是拿走,以后再来苗苗都不待见她!”说完,我再看看小嘟,“快点儿,把东西放下,听话!别的小朋友要是去你家,把你喜欢的娃娃拿走,你是不是也不愿意?”
小嘟虽然不太情愿,也还是把东西拿出来并放下了。
回去的路上,我和她说,“以后不管你到谁家,任何东西都不许要!你拿人家一次东西,你再去,人家就会觉得你又来拿东西了!没人会欢迎你去玩的!你喜欢什么,等回来了让你爸妈给你买。记住了吗?”
......
我小时候,妈妈也曾有只顾人情而不顾我的心情,擅自做主把我的东西送给别人的。客人在的时候我还不能哭,哭了事后得挨骂。客人走了,我再哭闹撒火,我妈会说,“人家要呢,我是她XX(辈分称呼),能不给?再说了,又不是啥金贵东西!你这闺女心眼儿也太小了!”
东西不是不能送,只是“我给”和“你要”,有着本质的区别!况且,有些东西的确不能送!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感情在。有些东西是朋友送的、亲人买的......你拿回去当玩意儿玩两天,我却失去了一个收藏珍宝。
并不是人人都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推己及人”。我见过有的家长在面对自己孩子拿着别人的东西“死不撒手”却视而不见的,也见过有的家长在临走时眉来眼去和自己孩子使眼色、示意孩子拿东西走的......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喜欢与不喜欢,没有所谓的对与错。一切道理是非是要家长去教的。孩子的言行,反应的是家长的品德与素质。
《增广贤文》里说,“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读起来很可笑,道理却很实在。
“人和人是有区别的。有的人是教养长大的,有的人却是喂养长大的!”
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助纣为虐的熊家长!
喜欢就占为己有,是每个人的天性,但后天不教,这天性便会恶化成自私。
教育有条件,教养无门槛。
有的家长素以自己孩子的“蛮横无理”为傲,错误地把没有教养当做活泼外向,却不曾深想:你自己的孩子你不教育,等别人替你教育的时候,教育就得变成“教训”!
——枕藏
微博@枕藏 微信:zhencang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