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年俗丨过“小年”

从今天开始,准备写一个系列的散文《故乡年俗》。今年过节回不了家,仅以此系列献给我的故乡,山东省潍坊市以南20公里的一个小县城。

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

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俗称“小年”。

腊月二十三这天,故乡的家家户户,都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辞灶”。

小时候,根本不明白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辞灶”意味着会有各种各样的糖果、水果可以吃,单等爸爸完成了一整套的“辞灶”程序,就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端起灶王爷跟前的碟碟碗碗,大快朵颐。

辞灶的程序是这样的:恭恭敬敬的把从集市上“请”来的灶王爷(其实是一张几毛钱的灶王爷画像而已)贴到厨房里的灶台前,在灶王爷面前摆上六个盘子,盘子里摆好提前采购好的“贡品”供灶王爷享用。然后再点上香,烧点纸钱。烧纸钱的时候,还要小声的嘱咐灶王爷,俺们家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上天见到老天爷一定要帮我们说点儿好话啊,保佑我们家来年顺风顺水啊。这就是所谓的“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的由来吧。

关于给灶王爷的贡品,也是有讲究的,除了水果、瓜子、花生、糖果之类的常见贡品,还有两种,只有在“辞灶”的时候才能见到,平时吃的机会很少,那就是“糖瓜”和“柿饼”。

糖瓜

糖瓜其实是一种麦芽糖,由于粘性大,被美丽与智慧并存的老百姓们用做对付灶王爷的秘密武器——粘住灶王爷的嘴巴,以免他上了天说坏话。所以很多地方也有“二十三、糖瓜粘”的俗话。

柿饼,是用柿子经过晾晒做成的。老人们总讲,挂满了“霜”的柿饼才好吃。我去网上查了一下,柿饼上的霜其实是柿饼在晾晒过程中析出的糖分,也叫“糖霜”。糖霜是白色的,浅浅是一层,柿饼的红色果肉从白色里面透出来,真是好看又好吃。

柿饼

我离家上大学那些年,小年似乎是我过年回家的最后期限。能如期买到火车票,赶上回家辞灶,对我和我的家人来说,这个年已经是很完整了。后来工作了,要回家也只能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才能到家。往往一到家,父母就拿出专门给我留的辞灶的糖糖果果,算是对我没能在家参加“辞灶”的补偿。

对于灶王爷的尊重和礼遇,其实反映了几千年的中国农耕社会“以食为天”的状况。虽然现在吃饱已经不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首要问题,但思维惯性和民俗惯性还是让人们对灶王爷依依不舍、不忍弹劾。

也许过多少年之后,人们应该把“手机神”作为过小年的辞别对象。到时候就不叫“辞灶”把,改为“辞手机“。希望”手机神“能”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以前的时候,我们外事不决问爸爸、内事不决问妈妈。而现在,外事不决当然要问谷歌,内事不决当然要问度娘。一部手机,什么都可以搞定,真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之主“。

所以以后二十三还是”辞手机“吧,不麻烦灶王爷老人家了。”辞“了手机,好好在年节的时间,过一段没有手机的生活,陪陪父母,陪陪孩子,不是更好?

小年一过,真正的“年”,就要来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树梨花,洋洋洒洒,落得凄凉。梨花又名勿忘我,蔑视一切虚伪与矫揉造作,却终生与泪花、寂寞惆怅相伴,如血般的夕阳还...
    176a1ea8edd0阅读 5,841评论 3 9
  •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
    打酱油我们是专业的阅读 4,170评论 1 1
  • 如果你走了,请不要在回头,没有人想愿意看到你伤心的泪水,因为他也想哭。你的离去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但是这无可奈何,...
    小书歌阅读 5,154评论 0 0
  • 鹧鸪天 礼赞十九大之四 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 高风亮节退和进,漫道雄关党带群。 激斗志,擞精神,民心所...
    日升月恒325阅读 2,394评论 4 4
  • 如白驹过隙,20年的光阴瞬间即逝,来不及与童年告别,又匆匆迎来少年。时间不等人,唯有与之赛跑,或可缓解曾经的匆匆忙...
    漫步meng阅读 2,6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