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之阙台

在中国阙是道路之门,礼仪之始。

阙,也称阙台、阙楼和阙门,是古代城市、城门、祀庙和陵墓前的一种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

初始两阙没有建筑相连,中间空缺,故取谐音“缺”为“阙”,《说文解字》有注:“盖为二台于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员下方,以其阙然为道”。阙开始是为防卫目的,后来才逐渐演变成等级的标志。

阙,按其所在位置可以分为宫、城阙、庙阙墓阙等。根据其平面形制,可分为单阙,双阙,三出阙。

定鼎门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城门阙中独一无二的“一”字阙。我们看到的东阙台遗址,台体东西残长16米,南北残宽10.5米,残高1.45米。阙台台基外壁残存草拌泥墙皮,外涂白灰,饰以红色染料。阙台台体较飞廊台体南北均外凸 2.8米。

当时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城,登临邙山,遥指伊阙,由此确定了隋唐洛阳城的城市轴线,由南到北,以两山对立、伊水中流的伊阙为天然之门,以东西二阙夹建国门也就是定鼎门而立为城市之门,凸显国门地位的尊贵,而宫城应天门的双向三出阙,则是天子崇高地位的直接象征。此为隋唐三阙,体现了隋唐洛阳城天人合一的城市规划理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