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采镂金的美”及“芙蓉出水的美”,此两种美来源于谢灵运和顾颜之的诗中,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焉”,颜诗则是“铺绵列绣,亦雕缋满眼”。而无论是芙蓉出水之美还是错采镂金之美都是从色觉感观出发,鲜艳且琳琅满目的则为错采镂金之美,尽显雕缋满眼的美感,而淡雅且自然可爱的则为芙蓉出水之美。
魏晋六朝是中国美学史的重大转折点,其大众美感进入另一新阶段,认为“初发芙蓉”比“错采镂金”的美处于更高境界,这种美学思想着重于表现个人品格与思想,而不是去追求文字雕琢的美感。文学作品亦追寻思想上的美感冲击,美的文学作品往往直击人的心灵,有强烈的思想震撼。古代爱国诗词的壮烈激昂,现当代文学著作的思想救赎深刻沉着,无不深刻体现着文学之美的魅力,用自然可爱的文字直击心灵深处。
上述两种美感,两种美的思想是从中国古代一贯传下来的。无论艺术大师还是普通百姓,其关于“美”的感观,各有已见。而这种不同则来源于吸引和共感,如京剧舞台上有浓厚彩色的美,美丽的线条,再以灯光衬托,动人无比;又如′人民大会堂的美亦可以说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笔者认为“美”的感观用另一角度釆看,也正是艺术与生活中“真”“善”“美”的联系表达。
当今,诗、书、画、乐成为了活泼生活的表现,呈现着创作者们内心的灵魂,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则是一个独立的自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