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老先生逝世那天,文学老师马上送上了最诚挚的哀悼,并且立刻告诉了我们。乡愁闻名于世,我同时那一刻有着奇妙的追忆,想着去买本余老先生的诗集。于是买了本《守夜人》,这本书甚至没能换上“余光中生前著作”。
打开诗集,我不会说看的时候心很静,或者颇有感悟,诗就是诗,意象是意象,画面感亦很充足,但我的心绝对不会“静”,而是思绪飞扬飘忽。那时我才想到,有些人总是说着拜读了某著名诗人之作,令ta心绪安宁,如同沉浸于一个世界。我开始觉得是揉捏造作的感想,当然指的是那些人。我始终以为,读一本书的时候很难静下心,你总归要代入故事,总归要做深刻的思考,又怎么能叫静呢,静是表象而已。所以那时我开始想着,语调意象与文意修饰,虽为了情感与故事服务,但倘若读者一不小心经历了相同的事物,感受截然不同,反而让自己怀疑起来,自己是否读错了什么。
《守夜人》于我而言,我见到的是许多篇幅描写了战争,关于战争的结局,影响和氛围,是与乡愁不一样的一类风格,当然,余老先生总是对着归这一字多加叙述。也许我的见解差之千里,但我相信着,当你读到了别人的故事时就不再是别人的了,那是独属你自己的故事与别人无关。你的经历穿越身份时空,在故事里用自己的方式上演。所以无谓担忧自己的见识浅薄,深刻的故事是点触,如哲学著作在乎悟,悟性不足又如何呢,终归是漫长的灵魂神游,等待某刻那种难以言喻的想法与你共鸣。
每天都是一次阅历与沉淀,如余老先生的人很多,言有尽,意却无穷止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