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岚源
题记:冬日秦岭,银装素裹,鸡峰山也隐于莽莽群山中,并不出众。但作为宝鸡的得名之山,它又有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在西府人心目中占据着特殊位置。
导致大唐盛极而衰的“安史之乱”中,唐肃宗李亨于灵武即位,并率众将士讨伐叛军。至德二年(757年),肃宗夜宿凤翔,闻陈仓山“神鸡鸣瑞”,遂将陈仓改名宝鸡。传说中神鸡啼鸣之地即为今之鸡峰山。这次战乱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千年烽烟散尽,如今的宝鸡已成为西部工业重镇、陕西第二大城市,正在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
日前,南望秦岭遐思,忽忆起攀登鸡峰山往事,翻阅此游记,感慨良多……
没想到会第三次登上同一座山。
鸡峰山是距市区最近的名山,“鸡峰插云”即为宝鸡古八景之一。作为宝鸡地名得名之地,去亲近它、认识它、读懂它,也是理所应当。
犹记多年前第一次登临此山,是春日偕妻女同游,个中辛苦自不待言,峰顶击掌相庆的喜悦瞬间化去了腿脚的酸痛。某年立冬与几位同事再次登顶,却是“临时起意”,仓促成行,未带饮食,且行且远,途中赏到皑皑雪景也算意外收获。此行为单位集体活动,有“爱护环境、环保登山”的主题,有“捡拾垃圾、文明登山”的倡导,有“热爱自然、拥抱春天”的体验,当日适逢“世界地球日”,其意义更为深远。
在山门前整队、合影后,百余人的大队伍便在山间迤逦而行。跨过“渡仙桥”,观罢“骆驼石”,真正的登山路才刚刚开始。回归自然怀抱,吮吸清新空气,闻听鸟鸣啁啾,近赏林木葱茏,溯源潺湲溪流,上山的脚步便也轻快了许多。山势渐陡,山路崎岖,大部队逐渐分成若干小梯队渐次前行。相互鼓励谈笑,偶尔追赶超越,一同休憩打尖,相携攀登陡阶,集体行动又为旅途增添了些许乐趣。
传说为姜子牙磻溪垂钓时甩出的“飞鱼石”,刻有“三峰并峙呈鸡冠,数典列传述邑名”楹联的“听溪亭”,山涧溪流层叠跌落形成的喷珠溅玉的小瀑布,与神农炎帝在此采药济民传说有关的“濯药溪”“晾药台”……一个个小景点被大家甩在身后,一缕缕往事云烟似乎又在青山碧水间飘游,让人不觉抛却杂念,敞开遐思。行至“千尺梯”前,陡然蹿升的石阶垂挂眼前,横亘去路,给大家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少人鼓足勇气,脚下踩稳,或拄棍、或携手,一阶阶地攀爬,累并快乐着;及至上到石阶顶,大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再往上又是蜿蜒的山径,虽然双腿愈来愈沉,但登顶的渴望支撑着大家前行的信念,反倒不觉得有多累了。
1600多岁“高龄”、 系唯一在水中下沉木料、被誉为“地质活化石”的第三纪孑遗树种铁橿树,仅容只身通过的石缝,壁立千仞的峭岩,垂挂崖隙的铁梯,后半程的见闻和经历远非“千尺梯”前山谷可比。待到抓着铁链攀援至铁鸡(雌鸡)前,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的群山,方觉登山之乐趣所在。
休息片刻,最后一鼓作气攀上极顶,来到那只石鸡(雄鸡)跟前,才觉不虚此行。回味着“神鸡鸣瑞”的典故,身为宝鸡人的自豪感在此刻油然而生。让人无奈的是,与国内众多景点一样,这只雄鸡也免不了遭人刻画的命运。平心而论,走到哪里,自己刻上名字的,往往招来谴责;若是能让世人或后人公推刻上名字的,那才可能“不朽”呢。
伫立峰巅,收获的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景,体验的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意,感悟的是“高山仰止”的敬畏,或许,这才是登山的意义所在吧。
有人叹曰:“终于征服了这座山!”在我看来,登上山顶只是走过了一条游人都走的山路而已,山之雄伟广博远非一径之行所能概览,山之历史悠远、亘古变迁绝非朝夕之功所能参透,其实我们真正征服的是自己的畏难心理,锤炼的是自己的体魄,磨砺的是自己的心志。
2014米的海拔,在秦岭群峰中,鸡峰山的“个头”只能算是中等,但它于宝鸡、于宝鸡人来说,绝对是一个伟大而独特的存在。因了它,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历史来路;仰望它,我们明晰了自己的风雨征程;凝视它,我们坚定了自己的前行脚步。
当然,此行也不仅仅是一次登山,沿途和峰顶,都有志愿者在随行捡拾垃圾,践行环保理念;苍山中的小道,在留下了大家欢声笑语的同时,也洒下了同事们互助友爱感激的热泪。其实,徜徉自然山色,面对天然美景,我们本应做到“除了照片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也愿有识之士共勉之,希望能为这原生态的青山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