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虚无中走来,恍恍惚惚路过人间,最终走向虚无。
而在短短的人间几十载,我总是希望它能够是丰满而有意义的。
遇到有趣的人,品尝可口的美食,路过独特的风景,都应包含在它意义当中。
英西峰林是我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去的一个地方,偶尔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网友发的照片都心里痒痒。
这样一个近在咫尺风景秀丽的路线,怎么能不去走走呢?幸运的是这样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广州是个娇羞又保守黄花大闺女,在北方早已敞开怀抱迎接冰雪的时候,广州又一次将冬天拒之门外。
不过它这样的高冷性格却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出行的好天气。
安分了一段时间的我,又安奈不住躁动的双脚,约上三两好友,踏上赏景寻幽的征程。
而此次的目的地就是我神往已久的“英西峰林”。
英西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地名,而是指广东英德市往西一片区域。
而英西峰林就在这片区域的九龙、明迳、岩背三镇之间。
从广州市内开车前往需3个小时的路程,路虽远,我们的热情可不减。
一顿简短的早餐,我与各路老铁集合与天河客运站,驱着一辆租来的荣威小四轮,向英西进发...
国际惯例先来顿可口的本地农家饭再议前程,据说是当地自产的黄牛肉和大鹅蛋。
不管怎么说,味道确实可以,下饭!分量也足。我们一共五个人,干了三桶饭,当我们吃完第二桶叫老板娘再来一桶饭的时候,老板娘直接假装没听到,连叫了四次才迟迟把饭乘上来。
最后的战绩:老金4碗,老高3碗,老崔3碗,大屌同学3碗,我两碗...一个个人高马大,身宽体胖真不是盖的。
嗝~~,温饱思..,当然不是,温饱了就该启程了。
阳光明媚,微风和煦,打着饱嗝的各路老铁往峰林方向进发。
我当然又是引路人,但是隐隐的感觉这次可能并不那么简单。
由于好看的景点都在后头,所以我们选择了反方向的路线,以免由于天色暗得早,后面的路程没走完,错过了更好的风景。
走了一段发现,网上找来的这条线路貌似已经很久没人走了,杂草丛生,加上又是各种野草结籽,准备通过任何从它们旁边经过的生物传播它们种子的季节。
于是开路的我,走了一段就变成这个样子 (T_T) ,这衣服基本废了。
心宽如我,就当是为它们传播种子吧,更何况从来都有plan B的我,多带了一条衣服。
果然还是应了那句老俗话:穿过荆棘才能遇到美丽的风景。
接下来的回报我们的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连绵耸立的峰林。
走在峰林中,各个石峰巨大的身躯为我们挡住一路暴晒的骄阳,留下一片清凉。
除了我们一行人,山间小路上基本上看不到人影,静谧的环境,微凉的清风,映在眼帘的奇峰怪石,还有四面传来的莺莺鸟语,仿佛是在穿越一片秘境,烦躁的思绪也因此被抚平。
欣赏的同时,众人都不由发出疑问,这样的小山峰是怎么如此突兀而决然的平地而起的?
以往只听过噶斯特地貌,但是从来没有探究过它的成因。老金甚至猜想,是不是陨石撞击地球形成的,大屌同学也脑洞大开,最后话题逐渐深入到宇宙大爆炸,搞得我一头雾水
因为山里没有信号,回来之后查了一下百科,原来这些峰林不是突兀长起来的。而是,这原本是平原,由于石灰岩的土质比较疏松,加上长时间的地下河侵蚀,平原坍塌,留下土质较硬没有被侵蚀的土层,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座突兀的小山峰。
穿越了一片片的峰林,我们来到了一个叫做观音谷的小山谷,之所以叫观音谷,是因为有一个很像是观音打坐的大石。
不知道是应该夸赞大自然的神奇,还是应该赞扬人类的浪漫多情,总是将静态的事物,拟化为情感的寄托。
月亮、山石、寒梅,傲竹...等等,大自然的景物都以不同的方式寄存着人类的情感,或是人类的情感太过于丰富,内心已无从安置,也或是这正是人与自然彼此密切联系的一种方式吧。
一路上都没有见到人,正好观音谷的游客比较多,趁此机会,抓了一个靓仔帮我们几个来一张合影。
老崔和高帅说这张把他们的表情都拍得失控了,但在我眼里这才最真实,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笑,发自内心的,不才是最美的吗。
走过的观音谷,我们穿过一个小村庄,来到了和顺岩——一个天然形成的岩洞,岩洞很宽,贯穿了整座石峰,村民们干脆在这里开了一条路。
或许是枯水期,岩洞中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有潺潺的流水,只有一汪小水潭。
不过在一群发现美的人眼中,即使是小水潭也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意境。
冬天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白昼太短,总是在我们玩的最兴起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返程的问题。
因为这次是带着休闲的状态来走,虽然是平地,三个小时的时间也只走了原计划的一半路程,所幸的是也充分的感受了峰林的气韵。
于是众人带着意满的心态决定返程。
返程的路上经过一个有热气球的农家乐,我还兴致勃勃的想坐一回热气球,一问价格180元10分钟,顿时打消了念头,最主要是,只上升那么点高度,能看到什么呢?
夕阳下的峰林,应当是更带有一丝梦幻色彩的,可惜路途遥远我们只能在车上一阅而过了。
结语:英西,像个遗世而独立的处子,静静的迎接着每个朝阳和晚霞,远离尘嚣独自静谧、秀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