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会认为优待自己会是一件有点自私的事?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这样觉得,或者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被这样的观点影响。我们被教育,要成为一个好人,自己就必须“无私”,照顾他人,这有些时候会以牺牲自己喜欢的生活为代价。
下面一些问题需要你的回答:你是否会认为忽略自己的需求而去照顾他人的需求能够给你带来快乐和满足感?你是否被教育放弃自己去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回过头来照顾你并给予你所需求的爱?如果你同意上面任何一个问题,那么我还想问:这些行为是不是奏效了呢?
在为客户咨询的这几年里,我看到了无数这样的例子,承担照顾他人的责任给当事人本人带来了孤独、愤怒、低落、愤懑。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
当你放弃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我们实际上抛弃了我们自己。有趣的是,我们会在同情别人被抛弃时,形象化这种痛苦的程度。实际上,这的确是相似的。
举个例子来说,设想一下你有一个小孩,没有给他足够的爱与关注,却自顾自忙别的事情,或者去给隔壁家的孩子爱和关注。你的小孩会不会感到孤单、沮丧、愤懑?
这些坏情绪的产生过程也就是当你选择把别人的事放在自己的事前面的时候,发生在你内在的小孩(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部分)身上的事。这种时候我们往往可以感受到大量的负面情绪冲击了我们的大脑。简单来说,“无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单纯的事。他有时候会让你付出代价。
其实,爱护好你自己可以避免你陷入自私,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当你学会去照顾你自己,去认识你的感受和需求并解决这些问题,你会感到内心充满了爱和好的能量。那样你就可以把爱分享给周围的人。这种爱是真实的、持续的,不是为了寻求认可或获得别人的爱。这种爱不会包含紧抓不放的期待。当你不再代替别人照顾他自己,他也可以学习到这么对待自己。除了孩子和学步的儿童,老人或生病的人这些不能照顾自己的人,照料他人一般会带来问题。因为这样你所关心的人会慢慢认为他不用对自己的事负责。这种情况在“直升机父母”身上比较明显:他们为小孩做了太多的事,导致他们成年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如果你习惯了长时间照顾别人而不是关注你自己,一但你开始关注自己,别人就会觉得不那么高兴了。他们习惯了你牺牲自己为他们做事,不过这仅仅代表他们不太喜欢,在一个更长的时间内你的自我负责对他们是有意义的。你不能预料他人会在这之后做出什么举动,但你帮助他们也能够负责自己的情绪。
当你转向善待自己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不理解、责备让你感觉自己的行为好像是不够有爱心的。记住:那些真正爱你的人希望你得到幸福的人会为你的自爱行动而鼓掌,只有那些不在意你的利用你的人才会对你不满。
这需要一点勇气当你从过多照料别人走出来,学会好好爱你自己。只有这样以后,你才能够做到和一样有能力分享爱的人分享你的爱心。祝你有勇气地迈出第一步。
英文原作者 Margaret Pa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