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唠唠最近那个超火的充电宝“爆炸”新闻。是的,你没听错,那些我们天天揣兜里、塞包里,关键时刻给手机续命的充电宝,居然出了点“小状况”,搞得大家人心惶惶的。这事儿吧,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确实挺让人哭笑不得的。
先说说这事儿的起因。好家伙,一开始就是罗马仕这个牌子的充电宝,被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局给“点名”了。据说,3 月份有趟国际航班,行李舱里突然起火,一查,罪魁祸首就是罗马仕家的 20000mAh 充电宝。这不,罗马仕赶紧宣布召回 49 万台产品。
紧跟着,安克创新也坐不住了,中美两大市场召回 180 万台产品。这下好了,绿联、倍思、小米这些大牌也纷纷“中招”,相关产品 3C 认证被大面积暂停。这哪是充电宝啊,简直成了“定时炸弹”,让人提心吊胆的。
那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得从价格说起啦。记者们一调查,原来罗马仕家一款 20000mAh 充电宝,2021 年还卖 129 元至 149 元,到了 2024 年底,部分渠道直接降到 69 元。这价格降得,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可大家都知道,成本那可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的。
真锂研究院分析,一枚优质电芯成本就得 40 至 50 元,加上其他物料,基础成本至少 50 至 60 元。这还没算研发、营销、物流、渠道费用和企业利润呢。你说,这价格压得,厂商们能不“犯难”吗?
这不,为了降低成本,有的厂商就开始在电芯等级上“做手脚”了。行业内电芯分“A 品”“B 品”“C 品”,A 品那是给手机、新能源汽车这些高端应用的,B 品就便宜些,大量流向充电宝行业。可 B 品电芯内部结构不稳定,过充、过放或物理撞击一下,就容易内部短路。更有甚者,直接在核心原材料上“违规”操作。
罗马仕承认,部分电芯原材料有问题,可能在极端场景下产生燃烧风险。安克创新也说,供应商未经批准变更原材料,导致隔膜绝缘失效,引发过热甚至燃烧风险。这隔膜,可是锂电池的“安全卫士”啊,一旦被刺穿,正负极直接接触,那可就“轰”的一声,热失控了。
再看看安克创新,这可是素以高品质、高定价著称的品牌,按理说不该出这种问题。可记者一查发现,早在 2024 年 9 月,安克创新就针对此次召回名单中的三个核心型号发布过“自愿召回说明”,承认部分产品存在“可能燃烧”的质量问题。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好好反思反思。
这事儿一闹,销售渠道直接“炸锅”。淘宝、京东、抖音上,罗马仕充电宝要么搜不到,要么下架。快递公司也怕出事,顺丰速运等多家快递公司暂停揽收罗马仕品牌召回的充电宝。罗马仕官方无奈之下,让用户把充电宝电量耗尽,用盐水浸泡 24 小时后自行安全丢弃,并拍摄视频为证。这操作,也是够“魔性”的。
航空领域更是“风声鹤唳”。2025 年 3 月 20 日,杭州飞往香港的航班上,罗马仕充电宝热失控引发火灾;5 月 31 日,杭州飞往深圳的航班上,相机电池与充电宝冒烟;6 月 13 日,舟山飞往揭阳的航班上,充电宝在客舱内冒烟。这可把机场吓坏了,深圳、长沙等多地机场,对召回范围内的特定型号充电宝,执行了严格的“禁携令”。
最后,危机的代价也来了。安克创新在美国市场召回约 115.8 万件充电宝,收到至少 19 起火灾和爆炸报告,财产损失超过 6.07 万美元。多个品牌的 3C 认证证书被暂停,国家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的相关证书状态也变了。
这事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宝子们,以后买充电宝可得长点心,别光看价格,质量和安全才是最重要的。那些为了降低成本,拿我们安全开玩笑的厂商,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希望这次危机能让整个行业好好反思反思,别再为了赚钱,把消费者的安全当儿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