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听罗胖60秒的时候,说到角度,我们在给予的时候,往住是按照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角度不同,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让我想起了老师讲了几个例子
例如:
一个老板2018年底的时候跟他的销售员去聊销售业绩的目标。
”老王,你今年做的非常的不错,做了200万。2019年要不要挑战一下?我暂时给你定个300万吧?。” 老王嘴巴为了应付说要考虑下,但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个老板太黑了,知道我是怎么完成这200万的吗?我起早贪黑,拼了老命,不知道,多少次陪客户喝酒,喝得胃出血了,总算把这200万完成了,现在还要给我加指标,还有没有人性啊?
另外一个老板,也跟销售员老李聊天。”老李,你每个月的收入都能拿到3万,听说你2019年想买一辆车,2019年你想不想每个月拿到5万块? 老李斩钉截铁的说,好!心想老板真能为我们着想。
其实第二个老板,跟第一个老板一样,都是在跟他们的下属定目标定业绩,大多数销售人员都是按提成计算收入,收入高业绩自然高,明显第二个的效果估计比第一个好,为什么?因为两个老板站的角度角度不一样,第一个谈业绩是站在老板自己的角度,把员工当成打工者心态,员工会抗拒,第二个谈收入是站在员工的角度,把员工都当成合作伙伴,员工会顺服。
例如,一个歹徒在楼道里想要劫财,用刀卡在了一个妇女的脖子上,这个时候,这个妇女怎么去求救?大声喊抢钱救命吗?估计邻居听到了,担心影响到自己。会装作听不见。如果大喊失火了。邻居们担心会烧到自己的房子。可能都会跑出来。从来把歹徒吓跑。
例如,现在很多名片上印的都是销售总监,营销总监,客户经理,别人一接你的名片,就感觉你是做销售的,推销东西给他。可能就会产生防备心态。
例如我们很多企业宣传画册上,写着什么企业的精神,理念,使命。这跟顾客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价格、性能之类而是顾客最关注的。
例如我昨天跟老婆吵架了,虽然我跟我老婆是同一个地方的,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把家搬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年初三,老婆要我陪她回娘家,这是我站在自己的角度,因为我上班又在另外一个城市,节假日时间有限,要在三个城市来回的饶,一年难得回趟家,想多陪下小孩,而且如果回老家了,很多亲戚和朋友要去拜年,就有点不愿意。站在老婆的角度,她帮我生儿育女,照顾老母,牺牲自己的青春,我还不愿回陪她去她家拜年,发现我有时候真不是人阿。
所以在人与人之间互动当中要的效果,100%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走进对方的世界,深入对方内心的对话。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