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放炮,不是大红包,是大年三十要和儿子一起过年。
直到现在, 过年上谁家还是春节小品的题材,有的地方比包括我老家,还有姑娘回娘家尤其过年回娘家会对兄弟不利的说法。
为了这个习俗,我姥姥有了六个姑娘,一个儿子。儿子排第五,其间夭亡了的,都是儿子。姥姥历经磨难和邻里的各种流言蜚语讥讽谩骂,不敢还嘴,只因为,儿子。
姥姥今年春节,因病卧床,在妈妈家。
舅舅在同一城另一个小区。
我妈不是扶弟魔,但是作为学历和工作最好的长女,从舅舅上学到工作结婚,都事事竭尽所能。
去年新闻里有个十几个姐姐帮弟弟凑钱二十多万办婚礼的,很典型,习俗已经深入人心。再孝顺的姑娘,过年的时候,尤其大年三十必须在婆婆家。
就像伊能静的妈妈,为了儿子,生了好几个女儿,最后不仅婚姻破裂,还把这个噩梦接着给了女儿,遗毒无穷。
凭什么呀?
生命从母亲的子宫里孕育,却要处处蔑视母亲。那些说儿子继承家产家族的,没有幸福的母亲,家族能维持多久?
况且,大多数家庭,有王位还是有矿?
在这个意义上,姑娘,回不去的故乡就不回去吧。至少,在城市,你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从前,是因为做农活或者邻里纠纷,有儿子就有劳力,就有话语权,现在,话语权依旧在男性,但是女性能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然而,习俗的影响依旧顽固不化,面对女性的教育,前有女德班,后有国学课。不是说传统美德该抛弃,而是只讲传统不讲沟通交流的教育,都是耍流氓。六神磊磊说,学《弟子规》,不如去听郭德纲。
传统文化曾经讲阴阳之道,到现在有人继承了看相算命,传统文化曾讲人伦亲情,现在有人继承了薄养厚葬,传统文化讲中庸之道,有人继承了精致的利己主义。什么时代,不都是讲道理的越多,社会越虚伪?
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社会。
姑娘,如果你认了命,这辈子,再大的牢笼也是牢笼。